胸中饱藏书,随地皆可屋。
适意即为好,何必重乡曲?
岭南多梅花,亦足慰幽独。
既免怀土讥,乔迁岂非福?
异时须昌刘,从君著芳族。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克庄(1268年-1327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生于福建莆田,卒于广东潮州,一生经历了宋朝的灭亡和元朝的建立,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细腻的情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胸中饱藏书,随地皆可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他认为只要心中有着丰富的知识,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像拥有一座书屋一样,自由自在地学习和研究。

  2. 适意即为好,何必重乡曲?:这里的“适意”指的是满足自己的心意,而“乡曲”通常指家乡或家乡的地方。诗人认为,只要内心感到满足和愉悦,不必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或环境的影响。

  3. 岭南多梅花,亦足慰幽独:岭南地区在冬季时气候较为温暖,所以梅花在这里盛开。梅花以其坚韧不拔的品质而闻名,因此诗人在这里用它来象征自己内心的坚强和独立。梅花的香气也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4. 既免怀土讥,乔迁岂非福?: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故乡的无奈和对新环境的期待。他认为自己避免了因为思乡而产生的批评和讥讽,这种变化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福气。

  5. 异时须昌刘,从君著芳族:这里的“昌刘”是指兴旺发达的意思,诗人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够如同“昌刘”一样繁荣发展。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朋友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品质,成为家族中的佼佼者。

赏析
这首《题刘养直南山书院三首》是一首赞美友情和学习的书籍的诗歌。通过对书籍、学问和自然景色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和学问的热爱,以及对于远方和独立生活的态度。他鼓励朋友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秀品质,成为家族中的佼佼者。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学问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