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城南路,白杨蔽江麓。
下有长夜台,阳景无由烛。
笳鼓日夜悲,往者不可复。
呜呼徐徵君,仪表冠梧竹。
十三父早丧,孑孑影茕独。
我时已识君,青灯照书屋。
十五学篆籀,钟鼎饱撑腹。
镌模布词林,论议动群玉。
生计日萧条,名声愈清淑。
母也老而病,伯兮苦盲目。
君能谨温凊,膝下供水菽。
鬻衣聚诗书,呼弟对床读。
亹亹药石言,朋类素钦服。
嗟余苦参商,不得时相属。
昨从燕山归,君已卧帷褥。
握手情既多,剪韭荐醽醁。
出门不忍舍,扶杖意凄蹙。
凌晨讣书来,捐馆已逾宿。
哀君多艰虞,胡忍逝之速。
日落旦复升,月亏望还足。
君往不复返,使我泪盈掬。
既无中馈嫔,又乏南山粟。
何人为脱骖,慰此倚门哭。
云浮白日阴,惨惨风号木。
九原多黄壤,宿草长新绿。
平生布衣情,裹鸡酹寒渌。

【注】

  • 萧萧城南路,白杨蔽江麓。下有长夜台,阳景无由烛。
  • 笳鼓日夜悲,往者不可复。呜呼徐徵君,仪表冠梧竹。
  • 十三父早丧,孑孑影茕独。我时已识君,青灯照书屋。
  • 十五学篆籀,钟鼎饱撑腹。镌模布词林,论议动群玉。
  • 生计日萧条,名声愈清淑。母也老而病,伯兮苦盲目。
  • 君能谨温凊,膝下供水菽。鬻衣聚诗书,呼弟对床读。
  • 亹亹药石言,朋类素钦服。嗟余苦参商,不得时相属。
  • 昨从燕山归,君已卧帷褥。握手情既多,剪韭荐醽醁。
  • 出门不忍舍,扶杖意凄蹙。凌晨讣书来,捐馆已逾宿。
  • 哀君多艰虞,胡忍逝之速。日落旦复升,月亏望还足。
  • 君往不复返,使我泪盈掬。既无中馈嫔,又乏南山粟。
  • 何人为脱骖,慰此倚门哭。云浮白日阴,惨惨风号木。
  • 九原多黄壤,宿草长新绿。平生布衣情,裹鸡酹寒渌。

【赏析】
徐伯敬的《哀诗》是一部悼念友人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以下是逐句赏析:

  1. 萧萧城南路,白杨蔽江麓。下有长夜台,阳景无由烛。(城南路上白杨掩映着江岸,下方有一个长满野草的长夜台)
    这首诗开篇就以萧瑟的景象作为背景,营造出一幅凄凉的氛围。白杨、江麓、长夜台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却充满哀愁的画面。这种背景设置不仅为后续的哀伤情绪奠定了基调,也为读者带来了一种时空上的穿越感。

  2. 笳鼓日夜悲,往者不可复。(昼夜不息的笳鼓声让人感到悲伤,那些逝去的人已经无法再回来了)
    诗句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笳鼓的悲鸣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也象征着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怀念与无尽的痛楚。

  3. 呜呼徐征君,仪表冠梧竹。(哀悼这位徐征君先生,他的仪表气度如同梧桐竹子一般)
    这句诗是对亡友的一种赞美和怀念。梧桐竹子常被用来比喻人的高洁品质,这里则用来形容徐征君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令人敬仰的风采。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亡友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4. 十三父早丧,孑孑影茕独。(家中的十三位长辈都早早离世,只剩下孤独的身影)
    这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它揭示了亡友家庭的巨大变故,以及他个人所面临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描写让读者更加能够体会到亡友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困境。

5-10. (这部分内容与第一部分重复)

  1. 我时已识君,青灯照书屋。(那时候我已经认识你,你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
    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亡友过去生活的回忆和了解。青灯照书屋的场景不仅体现了亡友勤奋好学的品质,也反映出诗人对亡友的深厚情感和怀念之意。

  2. 十五学篆籀,钟鼎饱撑腹。(十五岁的时候学习篆刻书法,钟鼎文字让他吃得饱饱的)
    通过学习篆刻书法和钟鼎文字,亡友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学识,也为他的生活带来了物质上的充实。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示了亡友在艺术和学术方面的成就和追求。

  3. 镌模布词林,论议动群玉。(他雕刻的文字被广泛传播,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这句诗赞扬了亡友的才华和影响力。他的文才不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还激励了周围的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4. 生计日萧条,名声愈清淑。(生活日益艰难,他的名声依然清正廉洁)
    这句话反映了亡友在困顿中仍保持着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声誉。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名利所动。

  5. 母也老而病,伯兮苦盲目。(母亲年老体弱生病,伯父却不幸双目失明)
    这句诗揭示了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公。母亲的疾病和伯父的苦难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生活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也凸显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6. 君能谨温凊,膝下供水菽。(你能细心照顾家人,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粮食)
    这是对亡友家庭责任感和关爱精神的赞美。他不仅关心自己的事业和学业,更将这份关爱延伸到了家庭成员身上,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7. 鬻衣聚诗书,呼弟对床读。(卖掉衣物换来书籍和笔墨,兄弟俩一起阅读讨论)
    这句诗展现了亡友对文化的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他为了追求更高的学问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将所得用于学习和研究。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8. 亹亹药石言,朋类素钦服。(你的话语如良药般有益,朋友们一直佩服你)
    这句诗赞扬了亡友的智慧和影响力。他的言行常常能给人带来启发和帮助,使他在朋友圈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尊重。

  9. 嗟余苦参商,不得时相属。(我时常感叹时光匆匆,难以和你长久相伴)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离去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他感叹时光易逝,无法再与亡友共同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亡友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10. 昨从燕山归,君已卧帷褥。(昨天晚上我从燕山回来,你已经躺在床上安息了)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亡友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他回到家乡后发现亡友已经不在人世,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悲痛不已。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深深的怀念和不舍之情。

  11. 握手情既多,剪韭荐醽醁。(我们握别时彼此的心情都很复杂,我将韭菜切成细末献给你)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送别亡友时的不舍与哀伤。他虽然尽力掩饰自己的情绪,但内心的悲痛仍然难以抑制。他将韭菜切成细末献给亡友,希望他能尝到家乡的味道并感受到他的思念之情。

  12. 出门不忍舍,扶杖意凄蹙。(出门前我不忍心离开,扶着拐杖心里充满了忧伤)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沉重心情。他不愿意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开,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他倍感痛苦和无奈。

  13. 凌晨讣书来,捐馆已逾宿。(清晨接到讣告,他已经去世超过一宿了)
    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得知亡友去世的消息时的情景。他早上醒来就收到了噩耗,这意味着他已经离世多时了。这种突然的失落和悲痛让他无法承受巨大的打击。

  14. 哀君多艰虞,胡忍逝之速。(哀悼你历经艰辛却又如此突然地离世,为何如此轻易地离去)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的突然离世感到不解和悲痛。他无法理解为何这样一个坚强的人会如此容易地离世,这种反差让他深感震惊和惋惜。

  15. 日落旦复升,月亏望还足。(太阳落山又升起,月亮缺了还能再次圆满)
    这句诗以自然现象为喻,寓意亡友的生命虽然短暂却依旧充满了意义和价值。他的人生虽然如同夕阳西下一般落幕,但留下的光辉和影响却永不消逝。

  16. 君往不复返,使我泪盈掬。(你永远不再回来,让我泪水盈眶不能自已)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无法释怀的情感。他无法接受亡友离世的事实,因此泪水止不住地流淌。这种悲痛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27-30. (这部分内容与第一部分重复)

  1. 既无中馈嫔,又乏南山粟。(家中没有了贤内助,也没有了粮食储备)
    这句诗揭示了亡友家庭面临的经济困境和经济困境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困难。没有贤内助和足够的粮食储备意味着家庭失去了稳定的支撑和发展的动力,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 何人为脱骖,慰此倚门哭。(谁来为我解脱这痛苦?让我在门口痛哭流涕)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失去亲人后的无助和悲痛。他无法摆脱心中的悲痛,只能依靠自己来承受这份悲痛。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但也反映了他对亡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