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注释】
浔阳江:今江西九江市南。商女:《琵琶行》中,“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是写在江边听到商女弹琵琶声的,所以此处说商女琵琶断肠声。司马:指送别之人,因白居易曾任司马(官名)。愁听:听后十分伤心。月又明:指天光明亮。酲:酒醉。客乍醒:指客人突然清醒过来。
【赏析】
《四块玉·浔阳江送客》,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之一。此曲以叙事为主,通过送客时所见、所闻,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全曲共分五段。第一段“送客时,秋江冷”为第一景。开头一句,点明送友的时间和地点,为送友人作铺垫。第二句,写江水清冷,天气转寒,暗示送客的季节。“秋江”一词点明了季节,也烘托出一种凄冷的氛围。第三句,写友人离去后的孤寂之感。第四句,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同时交代了友人离去的原因——琵琶声太凄婉。“可知道”,即“可知道这凄凉的情景”。这句承上启下,既照应上文,又引出下文。
第二段“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是第二景。“商女”句承上启下。上承“商女”一句,指出朋友离去的原因;启下则点出朋友离去时的情景,即琵琶声太凄婉,令人伤心,使人愁听。“月又明”三字承接上文的“秋江冷”,描绘了一幅月色皎洁、江流宁静、风平浪静、万籁俱寂的画面,衬托出送客时友人的孤独、悲凉与惆怅。“酒又酲”三字承接上文的“和愁听”,描绘出一幅酒醉醒来、人事已非、物是人非之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客乍醒”三字则是写友人刚刚清醒过来,但仍然沉浸在别离的悲痛之中。这两句诗通过对友人离去前的状态进行描写,为下文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做好了铺垫。
第三段“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是第三景。“月又明”三字承接上文的“酒又酲”,描绘了一幅月色皎洁、江流宁静、风平浪静、万籁俱寂的画面,衬托出送客时友人的孤独、悲凉与惆怅。“酒又酲”三字承接上文的“和愁听”,描绘出一幅酒醉醒来、人事已非、物是人非之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第四段“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是最后一段,也是整首曲子的最后一句。“月又明”三字承接上文的“商女”,描绘了一幅月色皎洁、江流宁静、风平浪静、万籁俱寂的画面,衬托出送客时友人的孤独、悲凉与惆怅。“酒又酲”三字承接上文的“客乍醒”,描绘出一幅酒醉醒来、人事已非、物是人非之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优美,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