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踏莎行·闲游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液染红的书信,泪水滴落的诗句。西湖岂只思念相思苦?只应幽梦能重来,梦中不知从何处去。

注释解析:

  1.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 描述的是自然景色与环境,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背景。
  2. 荷花芳草垂杨渡 - 这里使用了“荷”、“芳”、“草”和“杨”,都是描写西湖风景的常用词汇,而“渡”则暗示了诗人正在通过这些景物进行行走或游览。
  3. 多情移徙忽成愁 - 表达了诗人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变化,由愉悦转为忧愁。
  4. 西湖岂忆相思苦 - 引用了西湖的名字,并表达了对西湖的怀念,同时也暗含了相思之苦。
  5. 只应幽梦解重来 - “幽梦”指梦境,意味着在梦中能够重逢或体验过去的经历。“解重来”表示这样的梦境是可能的,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6. 不识从何去 - 表达了诗人在梦中对西湖的具体位置感到困惑,无法确定具体的位置,反映了诗人在梦境中的迷茫和不确定。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对往昔的回忆。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自然意象,如“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西湖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歌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诗人的情绪变化(由喜悦转为忧愁)与西湖的风景变化(荷花、芳草、垂杨)相联系,使得情感与景象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诗歌通过“只应幽梦解重来”和“不识从何去”两句表达了对梦境的美好期待以及对现实不确定性的无奈。这种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梦境的向往,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