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
客云天地蜉蝣。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沁园春·咏赤壁怀古》。
注释:
-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 指的是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苏轼乘船在江中游览。
-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 正值清风明月之时,苏轼举杯向客人致敬,同时欣赏着月光下的东山景色,悠然自得地乘坐小船随江流而去。
-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 使用桂花木制的桨敲击船舷,吹奏着洞箫,为何会发出呜呜的哀鸣声?
-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 —— 静静地坐着,望着茫茫的东边,心中充满了对荆州的思念。
- 客云天地蜉蝣。 —— 客人感叹人生短暂如天地间的蜉蝣,生命如此脆弱。
-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 记得当年曹操和周瑜率领千艘船只,在江面上飘扬着旗帜的景象。
-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 感叹曹操和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已经不在了,只剩下武昌(今湖北鄂城)和夏口(今湖北汉口)之间的山水依旧相连。
-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 客人也知道那世事如同月亮和风一样,总会有结束的时候。
-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 高兴地重新斟酒,直到东方发白,与你一起畅快地游玩。
译文:
在这个壬戌年的秋天,七夕之夜来临之际,我乘船在江中游玩。
正当清风徐来,明月高挂,我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而东山的月亮也缓缓升起,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
我轻轻拍打着船舷的桂木桨,吹起了洞箫,却听到它发出了呜咽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我静静地坐下,眺望着茫茫的江水向东流去,心中充满了对荆州的深深思念。
客人感叹人生短暂如天地间的蜉蝣,他回想起当年的曹操和周瑜率领千艘船只,在江面上飘扬着旗帜的景象。
感叹曹操和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已经不在了,只剩下武昌(今湖北鄂城)和夏口(今湖北汉口)之间的山水依旧相连。
客人也知道那世事如同月亮和风一样,总会有结束的时候。
高兴的是再次斟满美酒,直到东方发白,与你一起畅快地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借景抒情的作品,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忆,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诗中的“东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历史事件,诗人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深沉,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