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酧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太宗入弭德超之谗,疑曹彬不轨,属普再相,为彬辨雪保证,事状明白。太宗叹曰“朕听断不明,几误国事”即日窜逐德超,遇彬如旧。
诗句:
普性深沉有岸谷,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译文:
赵普生性沉稳且深具远见,尽管他有许多的猜忌和不满,但他始终将国家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
注释:
- 普:赵普,宋朝的政治家、军事家。
- 性:生性,指个人性格或特质。
- 深沉:深沉是指人的性格、思想等具有深度和广度,不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 有岸谷: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定的立场。
- 多忌克:有许多的猜疑和不满。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虽然有很多的猜疑和不满,但是他仍然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赵普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政治生涯中的行为,展示了他的深谋远虑和坚定立场。赵普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但他也常常因为过于刚硬、猜忌而被人们所诟病。然而,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得他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首诗通过对赵普性格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他的伟大之处和值得称赞的品质。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立场,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