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诏有司再加详定。判礼院孙何等上言:
按《晋书》羊太后崩,废一时之祀,天地明堂,去乐不作。又按《礼》,王后崩,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所言五祀不行,则天地之祭不废,遂议以园陵年月不便,须至变礼从宜。又缘先准礼文,候神主升祔毕,方行享祀。若俟丙午岁,则三年不祭宗庙,礼文有阙。况明德皇太后德配先朝,礼合升祔。遂与史馆检讨同共参详,以为庙未祔则神灵不至,伏恐祭祀难行。攒既毕则梓宫在郊,可以葬礼比附。遂按《礼》云“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而见也”既不欲穿圹动土,则龙輴、攒木、题凑,蒙椁上四柱如屋以覆,尽涂之。所合埋重,一依近例,便可升祔神主。安易妄言,以凶仗为凶秽,目群官为颠倒,指梓宫为棺柩,令百司分析园陵,浼渎圣听,诬罔臣下。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描述了赵普对宋朝的礼仪改革。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先诏有司再加详定,判礼院的孙何等人上言。
- 皇帝下诏让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确定。
- 孙何是宋朝官员,负责制定和执行礼仪规则,他向皇帝提出了关于如何进行礼仪改革的建议。
- 按《晋书》羊太后崩,废一时之祀,天地明堂,去乐不作。
- 根据《晋书》记载,当羊太后去世时,停止了临时的祭祀,停止了天地明堂的庆祝活动,并且停止了音乐演奏。
- 这里强调了在重要人物去世时应该遵守的规定,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仪式的尊重。
- 又按《礼》,王后崩,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所言五祀不行,则天地之祭不废。
- 同时,根据《礼记》规定,王后去世时,五祀(即五行神)的祭祀活动将暂停,直到葬礼完成再恢复。这里的“所言五祀不行”指的是五祀的祭祀活动暂时停止,但这并不影响天地祭祀的进行。
- 这是对礼仪程序的一种解释,旨在说明即便是重要的仪式,也不应该因为其他仪式的暂停而受到影响,要保持整体的礼仪秩序。
- 遂议以园陵年月不便,须至变礼从宜。
- 于是有人提议,由于园陵的具体时间安排不方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礼仪。
- 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礼仪的执行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和需求,灵活地进行调整。
- 又缘先准礼文,候神主升祔毕,方行享祀。若俟丙午岁,则三年不祭宗庙,礼文有阙。
- 此外,根据过去的礼仪规定,只有在神主升入宗庙后才可以进行祭祀。如果等到丙午年才开始举行祭祀,那么三年内将不会有祭祀宗庙的活动,这与礼文不符。
- 这里反映了当时对于祭祀和宗庙礼仪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历史规定的严格遵守。
- 况明德皇太后德配先朝,礼合升祔。遂与史馆检讨同共参详,以为庙未祔则神灵不至,伏恐祭祀难行。攒既毕则梓宫在郊,可以葬礼比附。
- 明德皇太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妻子,她的贡献很大,因此按照当时的礼仪规定,她的灵位应当升入宗庙供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过程被推迟了,这导致神灵无法得到应有的供奉,甚至担心祭祀难以进行。
- 这说明了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尊严,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和牺牲。
- 安易妄言,以凶仗为凶秽,目群官为颠倒,指梓宫为棺柩,令百司分析园陵,浼渎圣听,诬罔臣下。
- 安易在这里发表不当言论,将凶恶的物品称为污秽之物,指责官员们的立场颠倒,甚至错误地称梓宫为棺材,命令各部门分析讨论园陵的问题,这些行为都亵渎了神圣的聆听和对臣下的欺骗。
- 安易的行为表明了他试图通过歪曲事实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