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知襄、庐二州,就迁宗正卿,归朝,复领卿职。时属籍未备,奏请纂录,咸平初,乃命梁周翰与安易同修。安易略涉书传,性强狠,好谈世务,而疏阔不可用。初,太宗尝问农政,安易请复井田之制。又以其家本燕蓟,多访以边事。
景德初,礼官详定明德皇太后灵驾发引,于京师壬地权攒,依礼埋悬重,升祔神主。安易上言:
《礼》云“既虞作主”,虞者,已葬设吉祭也。明未葬则未立虞主及神主。所以周制但凿木为悬重,以主神灵。王后七月而葬,则埋悬重,掩玄堂,凶仗、辒辌车、龙輴之属焚于柏城讫,始可立虞主。吉仗还京,备九祭,复埋虞主,然后立神主,升庙室。自旷古至皇朝,上奉祖宗陵庙行此礼,何以今日乃违典章,苟且升祔,方权攒妄立神主,未大葬辄埋悬重。且棺柩未归园陵,则神灵岂入太庙。奈柏城未焚凶仗,则凶秽唐突祖宗。望约孝章近例,但于壬地权攒,未立神主升祔,凶仪一切祗奉。俟丙午年灵驾西去园陵,东回祔庙。如此则免于颠倒,不利国家。
【宋史赵普列传】
赵普历任襄州、庐州二州的长官,后升任宗正卿。归朝之后,又重新担任这个职务。当时的户籍尚未齐全,赵普上书请求纂录,咸平初年,朝廷命梁周翰与安易共同修撰。安易略通书传,性格刚强狠毒,喜欢谈论世务,但疏于实务,难以重用。起初,太宗曾经询问关于农事的政策,安易请求恢复井田制度。又因为他的家族原本在燕蓟一带,所以多向朝廷询问边疆事务。
景德初年,礼官们详细审定明德皇太后灵驾发引之事,在京师壬地权立临时祠堂,按照礼仪埋葬神主,并升入神祠。安易上奏说:
《礼记》中说:“既虞,作主”,所谓虞主,是指已经下葬之后进行吉祭设立的神灵牌位。根据明文规定,如果还未下葬则不可以设立虞主和神主。因此按照周代的制度只是凿木为神主,以奉祀神灵。王后七月而葬,那么埋设神主时,掩住玄堂,凶丧用具、辒辌车、龙輴等焚烧于柏城,等到一切完毕,才可以设立虞主。吉时的仪仗队返回京城,举行九祭礼,再埋设虞主,然后才能立起神主,升入庙室。从古至今直到本朝,上奉祖宗陵墓行此大典,为什么今天却违背了典章,苟且升祔?方权立临时祠堂妄自立起神主,未到大葬时就埋设悬挂之重。并且棺柩未归园陵,那么神灵怎能进入太庙?奈柏城未焚凶丧用具,那么凶秽之物就唐突祖宗。希望参照孝章近例,只在壬地权立临时祠堂,未立神主升入神祠,凶丧仪仗一切恭敬遵守。等丙午年灵车西赴陵墓,东回附于庙中时再处理,这样可以避免颠倒错乱,对国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