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易又云“昔日睹群官尽公,奉二帝诸后,并先山陵,后祔庙。今日睹群官颠倒,奉明德皇太后,独先祔庙,后园陵”者。今详当时先山陵后祔庙,正为年月便顺,别无阴阳拘忌。今则年月未便,理合从宜。未埋重则礼文不备,未升祔则庙祭犹阙,须从变礼,以合圣情。兼明德皇太后将赴权攒,而安易所称“柏城未焚凶仗,则凶秽唐突祖宗”按《檀弓》云“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郑玄注云,谓迁柩于庙。
又云“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商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今亦遥辞宗庙而后行,岂可以《礼经》所出目为颠倒,吉凶具仪谓之唐突哉。
又云“孝章皇后至道元年崩,亦缘有所嫌避,未赴园陵,出京权攒之时,不立神主入庙。直至至道三年,西去园陵,礼毕,然后奉虞主还京,易神主祔庙,以合典礼”今详当时文籍,缘孝章为太宗嫂氏,上仙之时,止辍五日视朝,百官不曾成服,与今不同。从初亦无诏命令住庙享。今明德皇太后母仪天下,主上孝极曾、颜,况上仙之初,即有遗命权停享祀。今按礼文,固合如此。安易荒唐庸昧,妄有援引,以大功之亲,比三年之制,欺罔君上,乃至于斯。
诗句
宋史赵普列传
安易又云“昔日睹群官尽公,奉二帝诸后,并先山陵,后祔庙。今日睹群官颠倒,奉明德皇太后,独先祔庙,后园陵”者。今详当时先山陵后附庙,正为年月便顺,别无阴阳拘忌。今则年月未便,理合从宜。末埋重则礼文不备,未升祔则庙祭犹阙,须从变礼,以合圣情。兼明德皇太后将赴权攒,而安易所称“柏城未焚凶仗,则凶秽唐突祖宗”,按《檀弓》云“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心”,郑玄注云,谓迁柩于庙。又云“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商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今亦遥辞宗庙而后行,岂可以《礼经》所出目为颠倒,吉凶具仪谓之唐突哉。又云“孝章皇后至道元年崩,亦缘有所嫌避,未赴园陵,出京权攒之时,不立神主入庙。直至至道三年,西去园陵,礼毕,然后奉虞主还京,易神主祔庙,以合典礼”今详当时文籍,缘孝章为太宗嫂氏,上仙之时,止辍五日视朝,百官不曾成服,与今不同。从初亦无诏命令住庙享。今明德皇太后母仪天下,主上孝极曾、颜,况上仙之初,即有遗命权停享祀。今按礼文,固合如此。”
译文
赵普的传记中记载了安易的言论:“过去的时候看见众官员都遵循公正无私的原则,奉侍二帝和诸位皇后,并且先后安葬他们,之后才进行祭祀活动。而现在看到众官员们的行为却完全颠倒了,奉侍的是明德皇太后,但却首先将她安置在庙里,之后再安葬。现在仔细考察当时的做法是先安葬再祭祀,这是为了方便时间,没有别的忌讳。如今时间不方便,理应依照适当的安排。”
关于安易所提到的“柏城未焚烧凶器,则显得凶恶冒犯了祖宗”,这根据《檀弓》一书的解释是:“葬礼举行时顺应死者的孝顺心。” 郑玄注解说,是将灵枢迁移到庙里。
他又说:“因为哀痛离开了自己的住所,所以到了祖考的庙里后才行动;商代将灵柩放在祖庙,周代就举行了葬礼。” 同样地,现在的仪式也是在远离自己居所的地方才开始进行,难道可以认为《礼经》所说的违背常理就是颠倒,吉凶完整的仪式就是冒犯了吗?
还有他提到“孝章皇后在至道元年去世,也有原因避开了,没有前往陵寝,出京暂住的时期也没有建立神位进入庙中。直到至道三年,她离开陵寝回朝,完成了礼仪之后,才将神位移入庙中,以符合典礼”。现在查看当时的文献记载,孝章皇后是太宗的嫂子,皇帝在世时仅有一天的休假来处理国家大事,百官都没有穿丧服,这与今天不同。最初并没有下诏让官员们留在庙里享受供奉。现在明德皇太后受到天下人的尊重,陛下的孝道已经达到了曾参和颜回的境界,何况皇上刚刚仙逝,就已经有了遗命允许暂停供奉祭祀。按照礼法的规定,应该这样做。然而安易荒谬糊涂,混淆了是非,拿大功亲戚的礼节与三年的丧期相提并论,欺骗君主,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注释
- 安易:可能是指赵普或其他相关人物。
- 昔日:指过去的某个时期或事件。
- 今日:指当前的时期或事件。
- 先山陵后附庙:古代丧礼先安葬死者的墓地,随后才进行祭祀。
- 年月便顺:指选择最合适、最便捷的时间来进行祭祀。
- 阴阳拘忌:指迷信思想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某种制约或禁忌。
- 柏城未焚凶仗: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仪式或行为。
- 明德皇太后:可能是对某位已故皇太后的尊称。
- 至道元年:具体的年份,可能是某位皇帝的在位年份。
- 高宗嫂氏:可能是指某位皇帝的妻子(高宗)。
- 上仙之时:指皇帝去世的时间。
- 百官不曾成服:百官都穿着丧服哀悼。
- 出京权攒:离开京城临时居住的地方。
- 明德皇太后母仪天下,主上孝极曾、颜:形容明德皇太后深受天下敬仰,皇帝也非常孝顺。
- 遗命权停享祀:指皇帝在临终前下达的命令或指示。
- 礼文、吉凶具仪:礼仪和仪式。
- 变礼:改变原有的规定或习俗。
- 典礼:特定的程序或规范。
- 文籍:文献记录。
- 太宗嫂氏:指唐代太宗李世民的妻子窦氏(窦德妃)。
- 上仙之初:指皇帝去世之前。
- 曾、颜:曾子和颜回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赏析
这篇文章是宋代赵普的传记中的一部分,其中引用了安易的观点和历史事实,讨论了宋朝时期的丧葬礼仪和皇帝对臣子的待遇。文中通过对比过去的祭祀方式和当前的情况,展示了时代变迁对传统礼仪的影响。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朝廷的礼制规定。整体来看,这篇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风俗和政治制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