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尾]沈约病多般,宋玉愁无二,清减了相思样子。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怎敢因而,“有美玉于斯”,我须教有发落归着这张纸。凭着我舌尖上说词,更和这简帖儿里心事,管教那人来探你一遭儿。[下]
[末云]小娘子将简帖儿去了,不是小生说口,则是一道会亲的符篆。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且放下心,须索好音来也。“且将宋玉风流策,寄与蒲东窈窕娘。”[下]

【注释】

  1. 沈约:南朝梁诗人,有《伤逝》诗。“宋玉愁无二”,化用沈约《伤逝赋》中的“惟宋玉为怜焉”。
  2. 相思:思念之情。
  3. 那眉眼传情:指男女之间通过眉眼来传递情感。
  4. “有美玉于斯”:意谓你将这简帖儿给我,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5. 张纸:指书信。
  6. 简帖儿里心事:指简帖儿上的内容。
  7. 蒲东窈窕娘:指蒲东的窈窕女子,暗指小娘子。

【赏析】
这首《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是一首情词,主要描写了崔莺莺收到张生寄来的简帖儿后,内心的激动和期待。全曲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部分 - “西厢记 · 第三本 · 第一折
  2. 煞尾部分 - 描述了莺莺收到简帖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她对张生的深深期待。

第一部分(开头)

  • [煞尾] 这一部分是对前文的总结。”沈约病多般,宋玉愁无二,清减了相思样子。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怎敢因而,’有美玉于斯’,我须教有发落归着这张纸。凭着我舌尖上说词,更和这简帖儿里心事,管教那人来探你一遭儿。” 这部分通过描绘沈约、宋玉的形象,以及他们的情感状态,引出了崔莺莺的内心世界。她对简帖儿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同时也害怕自己的感情会被拒绝。这种复杂的情绪使得她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第二部分(中间)

  • 末云:这是一位名叫末的角色,他可能是剧中的某个角色,或者是观众的想象。
  • 小娘子将简帖儿去了:这里的“去”可以理解为发送,暗示了崔莺莺已经收到了张生的简帖。
  • 不是小生说口:这句话表明这不是张生在说话,而是在暗示张生的存在。
  • 则是一道会亲的符篆:这里的“会亲”可以理解为结婚,暗示了崔莺莺和张生即将要结为夫妻。
  • 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这里的“回话”可以理解为回复,而“次第”则表示顺序或者步骤。这表明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婚事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或安排。
  • 且放下心,须索好音来也:这里的“好音”可以理解为好消息,意味着崔莺莺可以放心地等待张生的回应。

第三部分(结尾)

  • 且将宋玉风流策:这里的“宋玉”是指古代的才子宋玉,他的风流才子的形象被用来比喻张生。
  • 寄与蒲东窈窕娘:这里的“蒲东”可以解释为一个地方名,而“窈窕娘”则指的是那个美丽的女孩。这句话意味着张生将他的才子风流策略留给了那位美丽的女孩。

整首曲子通过对崔莺莺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婚恋观念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