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虽然不可无,形而上下有精粗。
槩将动作名为性,天地同为牛马区。

注释:

孟子:即孟轲,战国时思想家、哲学家。

生之谓性:指人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

理气:指宇宙间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关系。

虽不可无:尽管不可以没有。

形而上下有精粗:形体上中下各有其精微和粗糙之分。

概将动作名为性:大致地把一切动作都称作是性。

天地同为牛马区:天地万物与牛马同类,都是动物。

赏析:

《生之谓性》是宋代儒学大师朱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理学体系的代表作品。此诗通过论述人性的本源问题,表达了儒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孟子 生之谓性”,朱熹在此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生之谓性”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由出生而来,即所谓的“天命之性”。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了人的本性与生俱来,是不可改变的。

二、“理气虽然不可无,形而上下有精粗”,朱熹在这里指出,虽然人的本性是天生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却受到后天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他认为人们在行为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所导致的。同时,他也认为,即使是最微小的差别,也反映了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之间的差异。

三、“槪将动作名为性,天地同为牛马区”,朱熹进一步解释了他对人性的理解。他提出,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具有一种本能,这就是动作。他认为,这种本能就是人性的表现,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同时,他也指出,虽然天地万物与人一样都有生命,但它们只是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角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性”。

朱熹用“天地同为牛马区”这句话总结了他对于人性的看法。他认为,天地万物与牛马同类,都是动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它们都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违背自己的本性去追求所谓的“理想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