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阴阳纪,三辰卜祝科。
中原井邑小,圣世教官多。
谯鼓夜传漏,野田春涌波。
儒冠自拘束,莫听大风歌。

【注释】

①七政: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阴阳:《周易》分阴阳,《尚书·洪范》以五行配四时,《礼记·月令》以五事配五行,合为七政八政。《史记·历书》称“七政者,日、月、五星也”,故有七政之名。三辰:指日月星,即天象之三要素。卜祝科:古代巫术中的一种方法。②中原: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井邑:城镇。③圣世:太平盛世。教官:教习礼仪的官员。④谯鼓夜传漏:谯楼晚上打更报时。⑤野田春涌波:原野上的农田春天里像波浪一样起伏。⑥儒冠:儒生所戴的帽子。拘束:束缚,拘泥。⑦大风歌:指《大风》这首诗歌。⑧此诗是作者在沛县任职期间所作,赠给当地阴阳教官,表现了他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赏析】

《赠沛县阴阳教官》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李白任兖州司马。兖州地处山东西部平原,与徐州毗邻,属魏晋南北朝以来所谓的“九州”。兖州一带,是春秋时鲁国地,汉初置郡,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改为梁,北周改称徐方郡。唐武德元年复为兖州。

全诗前四句点明题意,后六句写送别情景和赠送之意。前四句先从宏观着笔,指出“七政”与“三辰”(即日月五星)都属阴阳家学说范畴,然后才具体写到“七政”中的“三辰”即“日”、“月”、“星”。接着又从微观着手,指出“七政”中还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最后一句用“三辰卜祝科”来总括前面所写的内容,并暗示下文将介绍有关占卜方面的知识。后六句主要描写送别情景。首联写夜深人静时谯楼上的更鼓声还在响个不停,而野外农田上已涌起一片春潮。颔联写自己因公务繁忙而无法脱身,只好强自压抑自己的情感。颈联写自己虽然身受重用,但仍然被束缚在官场之中,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尾联写自己虽然受到皇上的重用,但仍要听别人唱“大风歌”。

本诗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了李白对自己的处境和心情的复杂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政治腐败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