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知我者,毁我三河傍。
三河当途人,怵惕心内伤。
盛德过情誉,委弃不见彰。
樗栎保天年,摧折者柱梁。

诗句释义:

  1. “感怀 其十五” - 这是诗的题目或序言,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作者在感慨中所写的第十五章。
  2. “鲍叔知我者” - “鲍叔”是指春秋时期齐国的贤臣鲍叔牙(鲍子),此处用以指代了解自己的人。
  3. “毁我三河傍” - “三河”通常指的是黄河下游的三个地区,这里比喻自己被周围的人所诋毁和排斥。
  4. “三河当途人” - “当途人”意指身处要道、面临困境的人,这里暗示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嫉妒而对自己不利。
  5. “怵惕心内伤” - “怵惕”意为忧虑、恐惧,“心内伤”则表示内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6. “盛德过情誉” - “盛德”指的是极高的品德,而“情誉”则指因个人情感而产生的赞誉。
  7. “委弃不见彰” - “委弃”指放弃或抛弃,“不见彰”表示这些赞誉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或表彰。
  8. “樗栎保天年” - “樗栎”是一种不材之木,常用来比喻无用之人,“保天年”则是保持寿命的意思。
  9. “摧折者柱梁” - “摧折”形容折断,“柱梁”则指支撑房屋的柱子和横梁。此处比喻那些正直或有才能的人被误解或排挤。

译文:

当我被知己之人知晓,却遭三河旁的人们诽谤;
他们面对当途的危险,心中充满恐惧与伤害。
尽管拥有崇高德行,却因过度的情感赞誉,而被世人遗忘。
即使是平凡的樗栎,也能保护我们的天年,却被误认为是折断的柱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遭遇知己与误解之间的深刻感慨。诗中的“三河旁”暗喻了诗人所处的险恶环境,他虽被理解,却仍然遭受他人的诋毁。诗人自诩德行高洁,却在众人眼中显得过于张扬,这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诗中提到的“盛德过情誉”,说明诗人自认为德行极高,但这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赞赏和肯定。这种反差使得诗人倍感心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偏见和现实。

结尾部分,诗人以“樗栎”和“柱梁”为喻,表达了即使自身平凡甚至微不足道,也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也反映了诗人对正义和公平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作品,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