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变炎景,蘋末回高飙。
之子有远行,方舟已齐桡。
兹行何所之,钟陵郁岧峣。
于时际昌运,四海胥来朝。
严君任王家,玉佩联金貂。
岂不有所怀,怅望川原遥。
今辰复何辰,草虫鸣要要。
感此秋气集,颇觉心旌摇。
趋庭会有期,俪立英琼瑶。
出门道可由,进学德乃昭。
去去当努力,焚膏永凉宵。
诗句释义
1 清商变炎景,蘋末回高飙。 - “清商”通常指清凉、清新的音乐或诗歌风格,而“炎景”可能指的是炎热的阳光或者炽烈的天气。“蘋末”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比喻水面上的微风或轻风拂动的感觉。“高飙”则是指高空中吹来的强风。整体来看,这里描述的可能是夏日的景象,风从水面上吹过,带来清凉的感觉。
之子有远行,方舟已齐桡。 - “之子”指的是年轻的一代或即将出发的年轻人。“远行”指的是远离家乡去外地或远方旅行。“方舟”在这里可能是指一艘船,象征旅途的开始或准备。“齐桡”意为船桨整齐划一,暗示着准备工作的完成,船只已经准备好了出发。
兹行何所之,钟陵郁岧峣。 - “兹行”表示这次出行的目的或任务。“钟陵”可能是指地名或地点,也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氛围或情感状态。“郁岧峣”形容这个地方或氛围显得高大而雄伟,给人一种庄严或壮丽的感觉。
于时际昌运,四海胥来朝。 - “时际昌运”指的是时机正处于鼎盛时期,“运”在这里可能是指时代或运势。“四海胥来朝”意味着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朝拜或归顺。这里的表达可能是在赞美国家或领袖的伟大,以及人们对其的敬仰和忠诚。
严君任王家,玉佩联金貂。 - “严君”可能指的是严厉而有威严的君主或领导,“任王家”表明他担任国王或领导者的角色。“玉佩”和“金貂”都是贵重的饰品,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财富。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赞扬君主的尊贵和权力。
岂不有所怀,怅望川原遥。 - “岂”表示反问的语气,“有所怀”指的是心中有所牵挂或期望。“怅望”表达的是因思念而感到的惆怅和无奈。“川原”指的是河流和平原,这里用来比喻广阔的视野和胸怀。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今辰复何辰,草虫鸣要要。 - “今辰”指的是今天或现在的时间,“何辰”表示询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与前面的“怅望川原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感。“草虫鸣要要”形容草丛中昆虫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平和的感觉。这句诗可能在描绘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或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感此秋气集,颇觉心旌摇。 - “感此秋气”指的是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或气氛,“心旌摇”形容内心受到触动或动摇。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季节变换的感受,或者是对某种情绪或心境的触动。
趋庭会有期,俪立英琼瑶。 - “趋庭”指的是向庭院走去或靠近宫廷,“丽立”形容两人并肩站立,“英琼瑶”则是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高雅。这句诗可能在赞美两位年轻人的美貌和气质,或者是在描绘他们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刻。
出门道可由,进学德乃昭。 - “出门”指的是离开家门或外出,“道可由”表明道路是畅通无阻的。“进学”指的是学习或接受教育,“德乃昭”表示品德得到了彰显和提升。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鼓励年轻人要不断学习并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去去当努力,焚膏永凉宵。 - “去去”表示要离去或离开,“当努力”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焚膏”形容勤奋读书的场景,“永凉宵”则是指在夜晚依然保持清醒和专注的状态。这句诗可能在提醒年轻人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或学习。
译文
清商时节天气热,水边苹叶轻摇曳。
你正踏上远行的旅程,你的船已准备好扬帆。
这次出行是为了什么?目的地是钟陵山巍峨。
此时正是国家繁荣昌盛之际,四方百姓纷纷前来朝拜。
严明的君主执掌大权,佩戴着金玉装饰的玉佩。
难道没有心中所想?只是眺望着那遥远的地方。
今天是何时?草间昆虫鸣叫声清脆。
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聚集,心情也变得不安定。
走向宫廷的日子就要到来,两人并肩站着如英姿焕发的美玉。
离家的道路通畅无阻,学习知识能彰显美德。
为了目标不懈努力,即使到了深夜也要保持清醒。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家庭、社会以及个人成长和责任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清商”“蘋末”“高飙”等,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变化。同时,通过“钟陵”“远行”“进学”等词的使用,表达了对远方、学习和成就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是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