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扃掩孤寂,落木无馀声。
道人坐空山,那知岁峥嵘。
夜寒窗有雪,渐与茅屋平。
不悟梅花闲,但觉鼻观清。
残经未能了,映隙窥微明。
愿以第一义,于焉证无生。

《雪窗玩梅》

康上人画 其一

林扃掩孤寂,落木无馀声。

道人坐空山,那知岁峥嵘。

夜寒窗有雪,渐与茅屋平。

不悟梅花闲,但觉鼻观清。

残经未能了,映隙窥微明。

愿以第一义,于焉证无生。

注释:

  1. 林扃:指关闭的山林之门,象征着隐居或孤独。
  2. 孤寂:形容环境的安静,没有干扰。
  3. 余声:指树木落下的声音,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4. 空山:指空旷的山间,通常用来形容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5. 那知:哪里知道,表示对岁月流逝的无知或不理解。
  6. 峥嵘:形容岁月的变迁,也可以用来比喻生活的艰难或挑战。
  7. 寒窗:形容冬日的寒冷,通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寂静。
  8. 茅屋:指简陋的房屋,常用来象征简朴的生活或修行者的生活状态。
  9. 不悟:不了解,不理解。
  10. 闲:这里是形容词,用来修饰梅花,形容梅花盛开时的美丽和宁静。
  11. 鼻观清:形容心境清净,没有杂念。
  12. 残经:《四十二章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作者不详,内容涉及许多佛学思想,但未完全解读清楚。
  13. 第一义:佛教用语,指事物的本质或真相,是一种最高的真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静谧的雪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修行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哲理的探求。诗人通过观察梅花、雪景和夜色的变化,引发了对人生、时间和修行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