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槐幄荫澄波,十里横塘翠飒娑。
荏苒风光春事晚,清和天气雨声多。
园庐近远连桑柘,陇坂高低杂黍禾。
靴帽入城尘土暗,故山回首隔烟萝。

次乌继善城南三首 其三柳丝槐幄荫澄波,十里横塘翠飒娑。

荏苒风光春事晚,清和天气雨声多。

园庐近远连桑柘,陇坂高低杂黍禾。

靴帽入城尘土暗,故山回首隔烟萝。

注释:

柳丝槐幄:形容春天的景色,柳树枝条垂挂下来,如同绿色的帷帐一般,槐树叶子繁茂,遮盖着天空,形成一片绿幕。

澄波:清澈的水波。

荏苒(rěn rǎn):指时光流逝。

风光:这里指春天的景色。

清和:天气清爽宜人。

桑柘(zhē):桑树与柘树,常用于比喻。

陇坂:指山坡上长满草的山间小路。

鞋帽:代指诗人自己,因为穿着鞋子帽子容易沾满尘土。

尘暗:灰尘遮蔽了视线,形容尘土飞扬。

烟萝(luó):一种植物名,即“萝摩”,是一种藤本植物,生长在山林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作者游历经历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第一句“柳丝槐幄荫澄波,十里横塘翠飒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面:柳丝轻拂,槐树成荫,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横塘四周,青翠欲滴,摇曳生姿,宛如舞动的翠绿色绸带。这里的“十里”形容距离之遥,而“横塘”则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第二句“荏苒风光春事晚,清和天气雨声多。”则转入对时间的感受。春风渐老,万物复苏之际,春天的事务已经接近尾声;而春天本身又充满了生机,所以即使到了暮春时节,也依然有着清新宜人的气候。同时,春天是多雨的季节,诗人在这里用“雨声多”来形容这种气候特征,使得整个景象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

第三句“园庐近远连桑柘,陇坂高低杂黍禾。”进一步描述了周围环境,园庐(住宅)远近相依,周围种满了桑树和柘树;山路起伏,高低不等,田间则种植着黍和禾等庄稼。这里的“园庐近远”描绘了住宅与自然景观的关系;而“陇坂高低”,“杂黍禾”则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风貌,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一句“靴帽入城尘土暗,故山回首隔烟萝。”则是诗人离开乡村后,进入城市时的所见所感。尽管城市的尘土让诗人感到不适,但当他看到远处的群山时,又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故山”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故乡,而“回首”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回忆故乡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诗意的春天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