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篱下醉,今日菊边迷。
秋静郊原迥,风高酒力微。
人家红树冷,天外野云飞。
欲尽登高兴,何妨带月归。

九日登郪丘

昨天夜里在篱笆下喝醉,今天早晨在菊花旁迷乱。

秋色宁静郊原遥远,风高酒力渐渐减退。

人家的红树冷清,天外的野云飘飞。

想要尽情地欣赏登高的快乐,又何妨带着月光回家呢?

译文:
昨天晚上我在篱笆下醉倒,今天我在菊花丛中迷失了方向。
秋天的田野宁静而遥远,微风轻拂着,但酒劲已减弱。
人家的红叶已经凋零,天空中飘动着远行的云朵。
想要尽情享受这登高的欢乐,又为什么不趁着月色回家呢?

注释:

  1. 昨宵篱下醉:昨天夜里在篱笆下喝醉了。2. 今日菊边迷:今天我在菊花旁边迷糊了。3. 秋静郊原迥:秋天的田野宁静而广阔。4. 风高酒力微:微风吹过,酒意渐消。5. 人家红树冷:人家红色的树叶已经变红,显得有些冷清。6. 天外野云飞:天空中飘动着远行的云朵。7. 欲尽登高兴:想要尽情享受这登高的欢乐。8. 何妨带月归:为什么不趁着月亮的光辉回家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九月重阳节时,当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重阳佳节登高望远、畅饮美酒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首联“昨宵篱下醉,今日菊边迷。”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从沉醉到迷离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颔联“秋静郊原迥,风高酒力微。”描绘了秋日田野的宁静与远方的景色,以及微风中酒意的减弱。
颈联“人家红树冷,天外野云飞。”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
尾联“欲尽登高兴,何妨带月归。”表达了诗人想要尽情享受登高的乐趣,但也愿意在月色中回家。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