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苦乐不难明,肯使毛锥负此生。
铁骑蹴云秋校猎,油幢敲雨夜论兵。
发应瘴疠催全白,诗为江山助益清。
诏下凯还今有日,阿绵闻已候门迎。
【注释】
从军苦乐不难明:指从军的生活艰苦,但能体会到其中的欢乐。
肯使毛锥负此生:意思是说,我不愿意用这把笔来玷污自己的一生。毛锥:即毛笔。
铁骑蹴云秋校猎:秋天的狩猎,有铁甲骑兵奔驰如云。蹴,踏;蹴云,形容铁甲骑兵众多,像云一样密集。
油幢敲雨夜论兵:夜晚,士兵们围在一起讨论军事策略,油幢是古代的一种旗杆,敲击油幢可以引起注意。
瘴疠催全白:瘴疠,一种湿热病,会使人头发变白。催全白,比喻疾病使人衰老。
诗为江山助益清:意思是说,我的诗歌能为大好河山增光添彩。
诏下凯还今有日:皇帝下诏书说今天凯旋而归的日子已经到来。
阿绵闻已候门迎:阿绵,赵秉彝的字。候门迎,等待在门口迎接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离别故土时对故乡山河的眷恋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以“愁”字为贯穿全诗的主题,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无限眷恋之情。
首句“从军苦乐不难明”,点明送别的背景和原因。作者从参军开始经历艰苦,但也能从中体会到欢乐。这里的“苦乐”并不是单纯的喜与悲,而是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理解。
第二句“肯使毛锥负此生”,表明作者不愿用笔墨来玷污自己的一生。这里的“毛锥”是一种用来书写的工具,“负此生”则是辜负了自己的生命。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第三句“铁骑蹴云秋校猎,油幢敲雨夜论兵”,描绘了作者在军中生活的场景。秋天的狩猎,铁甲骑兵如云;夜晚,士兵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军事策略。这里的“蹴云”、“敲雨”都是用来形容军队的气势和力量。
第四句“发应瘴疠催全白,诗为江山助益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注。因为身处瘴疠之地,所以头发变白;但是通过写作诗歌来抒发情感,却能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明朗。这里的“催白”和“助清”都是用来形容作者的精神风貌。
第五句“诏下凯还今有日,阿绵闻已候门迎”,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喜悦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皇上下诏书说今天凯旋而归的日子已经到来;阿绵听到这个消息后,已经等在门口迎接了。这里的“侯门”指的是皇宫门前的门户,“候门迎”则是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和热情。
最后一句“阿绵闻已候门迎”,总结了这首诗的主题。阿绵听到这个消息后,已经等在门口迎接了。这里的“阿绵”是赵秉彝的别号,他在这里等待迎接的是作者本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