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避秦地,花间忘岁年。
偶逢渔父问,长使世人传。
丘壑浑疑幻,林庐或近仙。
至今图画里,惆怅武陵船。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听说有人为了躲避秦朝而隐居在桃花源,花间岁月仿佛已经忘记了。偶然遇到了渔父,就向他询问这个地方的情况,从此让世人都知道了。这里的风景如同仙境一般,山林中的小屋似乎与神仙住得很近。至今在图画中还能看到这个地方的样子,让人不禁感慨武陵渔人误入仙境的惆怅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桃花源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人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首句“闻说避秦地,花间忘岁年”,诗人听到有人为了躲避秦朝而在桃花源避难,便想象着那里的美景,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这里的“花间”既指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又隐喻着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

次句“偶逢渔父问,长使世人传”,诗人在路上偶遇了一个渔夫,他向诗人打听桃花源的事情,并因此使得世人知道了这个地方。这一细节描绘出桃花源在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意义。

第三句“丘壑浑疑幻,林庐或近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桃花源的神奇之处,认为这里的山峦湖泊都像是幻境一般,而那些树林小屋似乎接近于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一描写增强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和超凡脱俗的氛围。

第四句“至今图画里,惆怅武陵船”,诗人感叹至今仍然有人在图画中描绘桃花源的景象,而武陵人却因为误入此地而感到惆怅。这一情感转折揭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通过对桃花源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