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玄纁入里闾,羊裘暂脱就安车。
空令太史惊同寝,犹把狂奴视报书。
一出聊为天子重,诸公莫道故人疏。
朝廷自足中兴士,且放桐江著老。
【注释】
玄纁:黑色熟绢,古代用做祭祀时用的祭服。里闾:乡里,即乡村。羊裘:皮衣。安车:四马拉的车。太史:史官,掌记事。狂奴:指李白自己。报书:回信。出:指入朝。中兴士:被朝廷重用的贤才。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同“砣”,一种磨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画面上描绘的是一位垂钓的隐士。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通过描写隐士的外貌、神态和内心活动,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何事玄纁入里闾,羊裘暂脱就安车。”诗人开篇点明主题,描绘了一位身穿黑衣、头戴羊羔皮帽子的隐士。他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惊讶,因为在他的身上穿着一件玄色的熟绢制成的祭服。他放下羊羔皮帽子,换上了黑色的皮衣,然后上了一辆四匹马拉着的车子。这一细节生动地勾勒出了这位隐士的形象。
颔联“空令太史惊同寝,犹把狂奴视报书。”诗人继续描绘了这位隐士的生活情景。他的出现让史官感到惊讶,因为他竟然与太史一起睡觉;而他手中的信笺,也让那些与他交往过的人感到震惊,因为他曾经写过许多狂妄不羁的文章。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现了这位隐士的非凡身份和独特魅力。
颈联“一出聊为天子重,诸公莫道故人疏。”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位隐士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他曾经因为一首诗而受到皇上的赏识,因此被封为翰林待诏,成为了天子的宠臣;而那些曾经与他交往过的人们,如今却不再把他当作朋友看待,认为他是疏远之人。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现了这位隐士的权势地位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尾联“朝廷自足中兴士,且放桐江著老。”诗人最后一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朝廷已经拥有了像他这样有能力的人才,因此可以不必再让他们离开。而他自己则选择在桐江边度过余生,过着隐居生活。这一句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通过描绘隐士的外貌、神态和内心活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