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群儒映壁奎,端阳侍燕宝慈西。
线分学士亲臣送,诗赐皇姑御手题。
注酒含春瑶露重,承尘转午锦云低。
日斜共出西门道,既醉犹能散马蹄。
注释:
忆昔四首 其三:
己巳年,群儒映于墙壁的奎星下,端阳节侍宴在宝慈西。
线分学士亲自为臣下送行,诗赐皇姑御手题写。
注酒含春,瑶露重重叠叠,承尘转午时,锦云低垂。
日斜时一起走出西门大道,既已醉意犹能散去马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庄重的画面,表现了宴会上欢庆的气氛和文人雅士间的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首先看第一句“己巳群儒映壁奎”,己巳年,群儒映于墙壁的奎星下,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热闹的聚会场面,人们围坐在奎星之下,欢声笑语。这里的“奎”指的是北斗七星之一,古人认为它代表着文昌星,象征着学问和才华。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场景,还隐含了对文人雅士才学高超的赞美之意。
接着看第二句“端阳侍燕宝慈西”,端阳节侍宴在宝慈西。端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是为了纪念古代贤人屈原的端午节。这里提到的“宝慈西”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景点,诗人在这里可能是指他与一些朋友一同在宝慈西庆祝这个节日的情景。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和文人雅士之间的友情。
第三句“线分学士亲臣送”,“线分”可能是指宴会中宾客们的座位被分成了若干条线形,学士们则亲自为他们送行。这句诗表达了宴会中的热闹气氛以及学士们的尊贵地位。同时,也暗示了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关系。
第四句“诗赐皇姑御手题”,诗赐皇姑御手题。这句话描述了皇帝赐予皇姑(可能是指皇后或者贵妃)御笔书写的诗歌,并亲手交给她们欣赏。这一句展现了皇家的尊贵和文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第五句“注酒含春瑶露重”,注酒含春瑶露重,这里提到了瑶池之水含有春天的气息,使得酒杯中的酒显得更加醇厚。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宴会上的美食和美酒,体现了文人生活的奢华和享受。
第六句“承尘转午锦云低”,承尘转午锦云低,这里描述了宴会厅内装饰华丽的场景,锦云低垂象征着高贵和典雅。这句话进一步展现了宴会的华丽和庄重。
最后一句“日斜共出西门道,既醉犹能散马蹄”,日斜共出西门道,既醉犹能散马蹄,这里提到了日斜时分大家一同走出西门大道,虽然已经喝醉了,但仍然能够轻松地散去马蹄。这句诗描绘了宴会结束后文人雅士们欢快离去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对友情和欢乐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之间的友谊和生活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