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娟娟兮云之篁,结氤氲兮成堂。
百草棼而易蘦兮,孰与玩遗芳?
□美人之好饰兮,辟氛台而清凉。
岂大原之无所兮,若稽首乎西皇。
虚中以象迹兮,体员以用方。
又乌知吾之所兮,为西为东。

【注释】

望:仰望。娟娟:形容竹叶翠绿而美丽。篁:竹林。氤氲:云气弥漫的样子。堂:指亭子。百草:各种花草。棼:杂乱无序的样子。蘦(fú扶):一种植物。遗芳: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留下的美名。美人:美人。饰:打扮。辟氛台:辟除尘嚣。清灔:清凉的泉水。稽首:叩头。西皇:即西王母,道教中的女神。虚中以象迹:虚空之中留下形象。体员以用方:形体圆周,用途方正。又乌:怎么。知:知道。吾:我。为:成为。西为东:指东西方向皆可。

【赏析】

《竹西亭歌》,此诗当是诗人在游览苏州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竹西亭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以竹为主题,通过对竹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望娟娟兮云之篁”,诗人站在竹西亭前,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竹子,心中充满了赞叹。这里的“望”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视角,更传达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结氤氲兮成堂”,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竹西亭的美丽景象。那云雾缭绕的竹子,仿佛构成了一座美丽的亭子。这一句诗,将自然与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三、四句“百草棼而易蘦兮,孰与玩遗芳”,诗人开始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他发现,虽然各种花草争艳斗丽,但最终都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相比之下,那些被人们遗忘的美好事物,却能够长久地留存于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第五、六句“□美人之好饰兮,辟腥台而清凉”,诗人将焦点转向了人。他认为,有些人过于追求外表的华丽和装饰,却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品质。因此,他建议这些人应该远离尘嚣,寻找一个清凉的地方来避暑。这里的“美人”,既可以指代诗人自己,也可以指代其他人。这一部分,诗人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两句“岂大原之无所兮,若稽首乎西皇”,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真正无用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和使用它们。他呼吁人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流逝。这里的“西皇”,既可以理解为道教中的神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这一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整首诗以竹为主题,通过描绘竹西亭的美丽景象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也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人们要珍惜生命,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