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老桧昨夜死,海声已入西门市。
草中张伯怀璧子,丹瓶有书谁识此。
小夫争爵几时休,二十四考前无俦。
黄金无方铸髑髅,楼船梦过西流洲。
更生灵香那得偷,大树夜听声如牛。

注释:

大数谣:一首讽刺诗。

梁朝老桧:梁朝的一棵大树(即柏树)。

昨夜死:昨天晚上死去了。

海声已入西门市:海边的水声已经流入到西门的市场里。

张伯怀璧子:张伯怀有一块宝玉。

丹瓶有书谁识此:丹瓶里有什么书籍,谁能认识呢?

小夫争爵几时休:小官们争相争夺爵位,何时能停止呢?

二十四考:二十四个科目。

前无俦:前面没有人能比得上。

黄金无方铸:黄金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铸造成髑髅(tu hu)。

楼船梦过西流洲:梦中乘坐的楼船在向西流去。

更生灵香那得偷:更加生出香味怎么能偷走。

大树夜听声如牛:大树夜里听到的声音像牛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南史.卷七》中的一个片段,是一首讽刺诗。作者用梁朝老桧、张伯、小夫等人物,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梁朝老桧昨夜死,海声已入西门市”,这是第一句。诗人以“梁朝老桧”象征腐朽的政权,昨晚就死去了;而海上的声音,已经流入到西门的市场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腐朽的政权已经灭亡了,而海上的声音却已经传到市场上去了。这里的“海声”暗喻着社会上的各种声音。

“草中张伯怀璧子,丹瓶有书谁识此”,这是第二句。意思是说,在草丛中的张伯怀着玉璧,而丹瓶中却有书,但谁会认识它呢?这里的“草中张伯”暗指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怀中玉璧”比喻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丹瓶中有书”比喻他们手中的权力。而“谁识此”则表示这些人的权力是无法被人们所认识的。

“小夫争爵几时休,二十四考前无俦”,这是第三句。意思是说,那些争权夺利的小官们争相争夺爵位,直到二十四科考的前都没有停歇。这里的“争爵”暗指那些争权夺利的小官们;”争爵”是指争名逐利的行为;”无俦”表示他们的这种行为无人能及。

“黄金无方铸髑髅,楼船梦过西流洲”,这是第四句。意思是说,黄金无法铸造成髑髅,而楼船却在梦里越过西流洲。这里的“黄金”暗指人们的财富;“方铸”指的是用一定的方法来铸造;“髑髅”比喻人们的生命;“梦过西流洲”则表示人们的富贵都是虚幻的。

“更生灵香那得偷,大树夜闻声如牛”,这是最后一句。意思是说,即使生灵的香气也无法偷走,而大树在夜晚听到的声音就像牛一样。这里的“生灵香”暗指人们的善良;“偷”表示人们想要偷取这些善良的品质;“大树夜闻声如牛”则表示这些善良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

这首诗通过描绘梁朝老桧、张伯、小夫等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通过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