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老人年九十,须眉如画身玉立。
锦袍金带方乌巾,手挽强弓无决拾。
八月平原秋气高,闻有狡兽依蓬蒿。
清晨上马薄暮返,累骑毛血悬鞬櫜。
身是前朝将家子,生逢太平百无事。
都将英气化高年,何物小儿堪指使。
太守上言朝有恩,束帛养牛兼上尊。
洛川老人过百岁,击壤为歌传子孙。
【译文】
洛川老人九十高龄,须眉如同画上一般。
锦袍金带方乌巾,手挽强弓毫不迟疑。
八月平原秋气高,听到狡兽依着蓬蒿。
清晨骑马薄暮返,累骑马血悬于鞬櫜。
身是前朝将家之子,生逢太平百事不急。
英雄气概化为高年,何物小儿值得指使?
太守上书言朝有恩,束帛养牛还上尊。
洛川老人过百岁,击壤为歌传子孙。
【注释】
洛川:古县名,故城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
九十:指年龄。
须眉:指头发和眉毛。
身玉立:形容人长得英俊美好。
锦袍金带方乌巾:指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黑色的头巾。
无决拾:没有射箭的技艺。
八月平原:指秋季的平原地带。
狡兽:指狐狸一类的动物。
清晨上马:天刚亮就骑马出门。
薄暮返:黄昏时回来。
累:累积。毛血:指箭矢上的羽毛和鲜血。
上鞬():挂好弓箭。櫜(音gāo):古代盛箭的竹器或皮囊。
前朝将家子:指从前曾做过将军的人。
太平:和平安定的日子。
化:消磨、耗尽。
何物小儿:对某人的轻蔑称呼。
太守:指地方官。上书:向皇帝上书报告情况。
朝有恩:朝廷中有恩惠。
束帛:用布帛包裹的礼物。
养牛:饲养牛。上尊:敬献给皇帝。
百年:一百岁。
击壤:一种古老的歌舞游戏。
子孙:后代子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九日登山》诗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杜甫的《登高》。两篇作品都是写秋天登高望远,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然而,两诗在风格、主题和情感方面却有所不同。
首联描绘了洛川老人的形象。他虽然年过九十,但容貌俊美,宛如画中人物。他的衣着华丽,头戴黑色头巾,手挽强弓,毫无犹豫之意。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老人的风采和气质。
颔联进一步描述了老人的身份和生活状态。他身着锦袍、金带,头戴方乌巾,手挽强弓,毫不费力。这些细节描绘了老人的威武之气和豪迈之情。然而,这种豪迈之情并没有体现在老人的生活中,反而让他感到疲惫不堪。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生活的无奈和同情。
颈联描绘了老人的生活状态。他每天清晨骑马出门,晚上归来,累得马血都挂在了鞍具上。这两句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在艰难困苦中的坚韧和毅力。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状况,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尾联则转向了对年轻人的感慨。他认为那些年轻人不懂得感恩戴德,只会指使他做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的不满和批评。而结尾两句则是对老人的赞美。他认为老人虽然已经百岁高龄,但仍能够击壤为歌,传唱给子孙后代,这体现了老人的智慧和才情。
这首诗通过对洛川老人形象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赞美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