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地声如雷,西南想见巫山摧。
江南图籍二百年,一炬尽作江陵灰。
不知此图何所得,眼中十二犹崔嵬。
猿声仿佛馀山哀,行云欲行行复回。
神宫缥缈望不极,乘风御气无九垓。
区区云梦蹄涔尔,岂知更有阳云台。

【注释】

《巫山图》:诗人借画《巫山图》来抒发感慨。巫山,又名巫峡,位于今湖北、重庆交界处,是长江三峡之一,以神女峰最为人所知。

想见:《史记·高祖本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后用“想见”表示预见或推测。摧:摧毁,毁坏。

江南:《诗经》有《江南》,这里泛指江南一带。二百年:此句言从汉代到唐末,已过二百余年。江陵:古县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左传·僖公四年》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杜预注:“陆浑,汉县名,今江陵县是也”。

崔嵬:高耸的样子。

行云:飘浮的白云。崔嵬,高大貌。余山:即巫山,在湖北、湖南两省边界上。

蹄涔:小水洼,比喻微小的地方。《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列子·汤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皆以蟪蛄为小虫。《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晦朔”指日月交替。蹄涔尔,形容极小。阳云台:即阳云亭,唐代著名道观。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末农民战争期间。诗中通过《巫山图》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当时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唐王朝的深深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首联写画《巫山图》的缘起,诗人以“朔风卷地声如雷”,描绘出一幅大动干戈的景象,接着“西南想见巫山摧”,想象巫山因战乱而毁坏的情景。两句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悲壮的战争场面之中,同时也预示了下文对唐王朝灭亡的命运的预言。

颔联紧承上句,继续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诗人以“江南图籍二百年,一炬尽作江陵灰”来表达他对战争破坏文化的痛心疾首和对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同情。

颈联进一步揭示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眼中十二犹崔嵬”,意思是说虽然眼前的景象已经变得十分惨淡,但那些曾经熟悉的事物依然屹立在那里。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欣慰,反而觉得它们仍然让人感到痛苦。“猿声仿佛馀山哀”,意思是诗人仿佛听到了山上猿猴的叫声,这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在为战争带来的种种痛苦而哀鸣。

尾联诗人开始转向对未来的思考。他以“乘风御气无九垓”来描述他希望能够飞升到天空中的愿望,以“神宫缥缈望不极,乘风御气无九垓”来表达他渴望能够看到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愿望。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觉得这种愿望仍然是那么的遥远和虚无缥缈。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无奈和悲观情绪。他以“区区云梦蹄涔尔,岂知更有阳云台”来表达他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处境的无力感。同时他也以“岂知更有阳云台”来表达了他对更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巫山图》的描绘和对战争所带来的痛苦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灭亡命运的预言以及对人民所承受深重苦难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