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园林千户封。
晴楼水阁围春风。
翠华当年此驻跸,太平天子长杨宫。
浮云南去繁华歇,回首梁园亦灰灭。
渊明乱后独归来,欲传龙山想愁绝。
今我独行寻故基,前日家僮白发垂。
相看不用吞声哭,试赋宗周黍离离。
注释:
陈氏园林千户封。
陈氏家族的花园,曾经是千户人家所共有。晴楼水阁围春风。
晴楼和水阁周围环绕着春风。翠华当年此驻跸,太平天子长杨宫。
翠华皇帝曾经在此驻足,他是太平时代的天子,住在长杨宫。
浮云南去繁华歇,回首梁园亦灰灭。
南渡后繁华已经消失,回头一看梁园也变得荒凉了。渊明乱后独归来,欲传龙山想愁绝。
陶渊明晚年才归隐田园,想要将隐居的生活与《离骚》相比拟。今我独行寻故基,前日家僮白发垂。
我今天独自行走在寻找旧日家园的路上,前些天家里的仆人已经满头白发了。相看不用吞声哭,试赋宗周黍离离。
看着他们,我们不需要流泪悲伤,试着写一首关于宗周黍离离的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陈氏庄时所作,通过描绘陈氏庄的美景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
首联“陈氏园林千户封。晴楼水阁围春风”开篇点题,直接表明了诗人的目的地是陈氏庄。接着以“晴楼水阁围春风”来描写陈氏庄的景色。这里的“晴楼水阁”指的是陈氏庄中的各种建筑,而“围春风”则描绘了这些建筑周围环绕着温暖的春风。
颔联“翠华当年此驻跸,太平天子长杨宫”则是进一步描述了陈氏庄的皇家气息。这里用“翠华”来指代皇帝,表示陈氏庄曾是皇帝的住所,具有很高的地位。同时,“太平天子长杨宫”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颈联“浮云南去繁华歇,回首梁园亦灰灭”则转折到了历史的变迁。诗人用“浮云”来比喻世事的无常,表示陈氏庄曾经的繁华已经被遗忘;而“回首梁园亦灰灭”则暗指了陈氏庄的历史地位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落。
尾联“渊明乱后独归来,欲传龙山想愁绝”则是对陶渊明的感慨。这里的“渊明”指的是陶渊明,他曾经因避世隐居而离开官场,最后选择了回到陈氏庄。而“欲传龙山想愁绝”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陈氏庄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生的悲欢离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表达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深深期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