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桓邝将军,罕与污冗亲。
所以奸谀夫,无所容其身。
况耳不妄听,中心明如神。
谁知杀贼汉,高出知书人。

【注释】

桓桓:威武貌。邝将军:即南陈武帝陈霸先,字文育,小名霸人,字伯高,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陈武帝时,任柱国大将军,封永安侯。后为陈朝开国皇帝,谥号太祖。

元帅:指主帅。元帅是军中的最高指挥官,故称元帅。还郴:回到郴州。

十首:十首诗。古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

其八:第8句。

桓桓:威武状貌。

邝将军:即陈霸先,字文育,小名霸人,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南朝陈武帝,陈代的建立者。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陈霸先回郴的诗。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对仗工整,音节铿锵,读来琅琅上口。

“桓桓邝将军,罕与污冗亲。”这是第一句,说陈霸先威武不凡,很少有和他亲近的人。“桓桓”二字用得很妙。“桓桓”,大貌,形容雄壮威武的样子。

“所以奸谀夫,无所容其身。”这是第二句,说陈霸先之所以能当众弹劾奸邪小人,是因为没有和那些阿谀逢迎的人同流合污。“奸谀夫”是说谄媚奉承的小人。

“况耳不妄听,中心明如神。”这是第三句,说陈霸先虽然耳朵不好,但心地光明,不为谗佞所惑。“妄听”是乱听,不真听。“明如神”是说心里像神一样明白,不受蒙蔽。

“谁知杀贼汉,高出知书人。”这是第四句,说陈霸先虽然读过一些书,但他杀敌的本领比那些只知道读书的人要高明得多。“知书人”在这里指的是书生。这句诗既表现了对陈霸先的敬佩之情,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于书本知识的轻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