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东吴两故人,别来二十四番春。
而今远岫疏林外,一抹残阳一老身。

【注释】

  1. 疏林远岫图:倪瓒(1301-1374)名瓒,字元镇,号云林居士、幻中游者。江苏无锡人。善画山水,尤擅水墨山水。
  2. 周履道:周文济,字履道,明初诗人,画家。有《履道集》和《履道画跋》。
  3. 东海:指东吴。东吴,指三国时吴国。
  4. 两故人:两位朋友。
  5. 二十四番春:二十四番花信风,指二十四种花卉在春季依次开放。
  6. 一抹残阳:一抹,形容夕阳的光辉斜照到山冈上。
  7. 老身:老人,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倪瓒的《疏林远岫图》,此诗以景抒情,借景抒怀,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东海东吴两故人”,直接开门见山地点出题中的“疏林远岫图”,并点出这是两位朋友的作品。东海与东吴,即吴地与东土,这两句表明了画作的背景与作者的身世背景。
    第二句“别来二十四番春”,则是从时间的角度,描绘了两位老朋友分别后,已经过了二十四个春天了。这里的“别来”指的是两位好友的离别,而“二十四番春”则是指二十四个季节的更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两人之间的友情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第三句“而今远岫疏林外”,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描述了这幅画的场景。在这里,“远岫”指的是遥远的山峰,“疏林”则是指稀疏的树林。这句诗通过描绘一幅远离尘世喧嚣、自然宁静的画面,展现了画中景色的美丽与宁静。
    最后一句“一抹残阳一老身”,则是从情感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于画中人物的情感寄托。在这幅画中,有一位老人,他的身影被夕阳余晖所笼罩,显得孤独而又无助。这位老人的形象,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这里的“一抹残阳”和“老身”都象征着作者的晚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画面的描述,巧妙地将诗句与画面结合起来,既表现了画面的意境,又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眼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