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 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甲申年以后,我悠哉游哉地过日子,既不能寻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还留恋世间人世。恐怕一旦突然死去,像草木一样腐烂,因此想到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都自作墓铭,我也效仿他们的样子。刚刚构思完毕,觉得人和文都不怎么好,就放下笔再写。虽然这样,只说说我自己的癖好错误,也可以流传下去啊!我曾在项王里鸡头山营建过墓地,友人李研斋题写墓碑上写道:“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的墓地靠近要离,所以我对项里有特别的偏好。到了七十岁,死亡和埋葬的日子还不知道,所以没有记载。铭文说: 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赏析:这是一首以墓志铭的形式抒发人生感悟和哲理的诗歌。诗人以自己为例,通过描绘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表达了对生命、命运、生死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同时,诗人还通过自述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境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诗歌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