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筑渔矶构野亭,心期久已托山灵。
何缘斗畔郎官宿,忽傍江头处士星。
对酒峰霞侵晚树,垂竿溪雨散秋萍。
烟波自识逃名理,不向人间问醉醒。
注释:
小筑渔矶:在江边搭建的小屋。
构野亭:建造野亭,指隐居山林。
心期久已托山灵:我的心情早已寄托于山神灵验上。
何缘斗畔郎官宿:为何能像斗边的郎官那样在山野中过夜?
忽傍江头处士星:忽然间出现在江头,如同处士之星。
对酒峰霞侵晚树,垂竿溪雨散秋萍:喝酒时山峰映照着傍晚的树影,钓鱼时雨点洒满了秋天的水草。
烟波自识逃名理,不向人间问醉醒:烟波自有其道理,它不会询问人是否喝醉或清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吴少溪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首联“小筑渔矶构野亭,心期久已托山灵。”描述了诗人在小筑里建起了一座渔矶亭,心中已经把这种隐居生活寄托给了山灵。这里的“小筑”和“渔矶”都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颔联“何缘斗畔郎官宿,忽傍江头处士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他不再需要像在官场一样与其他人打交道,而是能够在山中找到自己的居所。这里的“斗畔”和“江头”都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颈联“对酒峰霞侵晚树,垂竿溪雨散秋萍。”则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饮酒、钓鱼的情景。这里的“峰霞”、“晚树”和“秋萍”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末联“烟波自识逃名理,不向人间问醉醒。”则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看法。他认为,烟波有自己的理解,它不会询问人是否喝醉或清醒。这里的“烟波”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整首诗以隐居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