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殿云深启法筵,隔屏初听玉音宣。
宫臣举案趋宸幄,阁相垂绅拱细旃。
壁影丝丝浮绣网,签头字字指瑶编。
冰兢祇惧终无补,未觉身依尺五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内殿云深启法筵,隔屏初听玉音宣。宫臣举案趋宸幄,阁相垂绅拱细旃。壁影丝丝浮绣网,签头字字指瑶编。冰兢祇惧终无补,未觉身依尺五天。”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赏析,包括内容、技巧、情感、风格等方面作答。此题中要求考生赏析的内容是“内殿云深启法筵,隔屏初听玉音宣。宫臣举案趋宸幄,阁相垂绅拱细旃”,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如“内殿”“启法筵”等词语,可以体现诗人对皇宫的描写,突出宫殿宏伟的特点;“隔屏初听玉音宣”“举案”“趋宸幄”“垂绅”“拱细旃”等词语,可以体现出宫廷生活的场景,以及人物的行为动作等。

【答案】

内殿云深启法筵,隔屏初听玉音宣。宫臣举案趋宸幄,阁相垂绅拱细旃。壁影丝丝浮绣网,签头字字指瑶编。冰兢祇惧终无补,未觉身依尺五天。

译文:

内殿深处开法席,隔着屏风初闻皇帝宣读诏书。宫臣们举案跪拜到皇帝身边,宰相们垂着大袖拱手站在御座旁。墙壁上的画像如同丝线一样飘动,御书的签文犹如锦绣一般。自己战战兢兢只感到没有用处,却不曾想到自己的身躯依附在高天之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诗。全篇围绕皇帝与大臣进讲展开,描绘了君臣朝会时的场面。诗的前四句写皇帝与大臣的朝会情景。诗人以“深云”起笔,写出内宫深幽之境,再以“启法筵”点明皇帝召见群臣的目的。“隔屏”二字,既写君臣相见之距离感,又表现朝会时的肃穆气氛。“玉音宣”三字,点出了皇帝诏令的性质——庄严、圣旨。这几句诗,不仅交代了朝廷的地点和时间,还写出了朝廷的气氛和气氛的严肃性,为下文的描写打下基础。

接着诗人通过“宫臣”“阁相”两个细节描写来展现朝廷大臣的威严形象。“宫臣”一词用得十分准确,它既表现了皇帝身边近臣的身份地位,又表现出他们恭敬、谨慎的态度。“举案”一词,既表明了君臣之间礼仪的庄重性,也反映了君臣关系的特殊性。“垂绅”一词,则表现了宰相们的谦逊恭让、小心谨慎的美德。

最后两句写皇帝与大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壁影”、“签头”都是比喻之辞。“壁影”指皇帝身后墙壁的影子,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形象;“签头”指皇帝的御笔所书的文字,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诏书。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的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皇帝与大臣之间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

这首诗虽然只有八句二十个字,但却将皇帝与大臣进讲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诗人精湛的艺术功力。全诗语言平实朴素,但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