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楼绛阙冠层霞,玉■金支驻翠华。
元相幄中分御锦,侍臣冠上珥宫花。
仙城步阅教随驾,别殿常参命赐茶。
可道龙颜多喜豫,万年福地属皇家。
【解析】
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二月,宋哲宗因母亲高后刘氏去世而辍朝三日,赵佶为应制之作。全诗共四十六韵,每韵一读,押平声韵。
【答案】
(1)首句“纪赐四十首”是说作者应皇帝之命作此诗的,“丙子”为宋哲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二月。
(2)第二句“朱楼绛阙冠层霞”,写宫殿之美。“朱楼”指红漆的高楼;“绛阙”指丹红色的宫门。“冠层霞”指在云霞缭绕的彩楼上,装饰着层层飞檐。
(3)三、四句“玉■金支驻翠华”,“■”是镶嵌珠宝的首饰;“金支”是饰有金箔的伞盖。“翠华”指帝王仪仗中的翠羽花簇。这两句写皇帝出行时所乘御驾的富丽堂皇。
(4)五、六句“元相幄中分御锦”,元相是指当朝宰相,这里泛指大臣。“幄”是帐幔。“分”是分赐。“锦”指织成锦绣的御用之物。这两句写皇帝对大臣们的赏赐。
(5)七、八句“侍臣冠上珥宫花”,“珥”是戴在耳朵上的环形耳饰,这里借指佩戴的官帽或官服。“宫花”指宫中的花饰,如珠翠之类的东西。《诗经·小雅·采绿》有“于嗟乎,有采薪者,宁莫征劳。”之语,即采薪者也应当有收获,此处比喻侍臣应得的奖赏。这两句写皇帝对侍臣的赏赐。
(6)九、十句“仙城步阅教随驾”,“步阅”是步行视察的意思。“教随驾”指随皇帝一同游览,并加以教诲。“别殿常参命赐茶”即在别的殿中,常常参加皇帝的召见,有时还赐茶。这两句写皇帝对随从官员的赏赐和对他们的关怀。
(7)十一、十二句“可道龙颜多喜豫,万年福地属皇家”,可道是皇帝的称呼;龙颜多喜豫指皇帝面容总是高兴的。“万年福地属皇家”意谓这个福地永远属于皇家。这两句写皇帝对自己的祝愿。
【赏析】
这是一首应诏应制的诗。宋哲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哲宗因母丧辍朝,赵佶为此作了这首诗。
第一句交代了作诗的时间和内容:“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记”。所谓“丙子”是指这一年的二月,“经筵进讲”是宋哲宗亲自到经筵讲课,讲解《尚书》的内容,赵佶应诏赋诗,是为应制。
第二句描绘了宋哲宗出外时的盛况:“朱楼绛阙冠层霞”。朱楼绛阙,指朱红的楼和赤色的宫阙。“冠层霞”,形容建筑的壮丽美丽,像天上的彩霞一样。
第三、四句描写皇宫内的景象:“玉■金支驻翠华”。玉■金支,指镶嵌珠宝的首饰,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头巾。“驻翠华”是说头上戴着美丽的花环。
第五、六句写了皇帝在出外时给大臣们赏赐的情景:“元相幄中分御锦”。“元相”指当朝宰相,也泛指大臣。“幄”是帐幕,“分御锦”指皇帝把华丽的丝织品赐予大臣们。
第七、八句描写皇帝对侍从官员的赏赐:“侍臣冠上珥宫花”。侍臣,指皇帝身边服务的官员。“冠上珥宫花”意谓侍臣头戴的冠饰上插满了宫内的花卉。
第九、十句描绘皇帝游览时给随从官员们赐茶的情景:“仙城步阅教随驾”。“仙城”指神仙般的城市,即天子所居的城市。“步阅”指步行视察。“教随驾”,是说皇帝带领百官游览城市,并加以教诲。
第十一、十二句描写皇帝对自己和国家未来的祝福:“可道龙颜多喜豫”,“龙颜”,指皇帝的容颜;“多喜豫”指皇上心情愉快。“万年福地属皇家”,意为这块福地永远属于皇家。
全诗以叙事起笔,然后逐句展开,最后点题。全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感情真挚,充分展示了作者对朝廷生活的熟悉和对皇帝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