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有良璧,连城不可索。
抱之会渑池,鼓瑟声何迫。
魏侯得明珠,径寸馀光泽。
照彼辚辚车,不阻函关轭。
哲王固有贵,所贵非瑰奇。
请观垂裳后,帝则昭良规。
四表谅已格,列辟咸师师。
犹惇玩物儆,惕若兴遐思。
晔晔结绿珍,丸石投空谷。
辉辉明月光,湮潭委鱼目。
岂不怀至宝,怀宝倾天禄。
宫中径寸珠,可易千人粟。
宫中盈尺璧,可筑千家屋。
珠饥不可食,毋自枵民腹。
玉寒不可衣,无裤歌声蹙。
所以唐虞理,光华烛海隩。
澹然宝无为,茅茨坐穆穆。

【注释】

  1. 阁试抵璧捐珠:指考试时,用美玉作为试题。
  2. 赵氏:指代赵国。
  3. 连城:形容价值极高。
  4. 抱之会渑池:指抱着赵国的玉璧到会盟之地渑池(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5. 鼓瑟声何迫:指弹奏瑟的声音急促。
  6. 魏侯:指魏国国君(魏文侯)。
  7. 径寸馀光泽:指一颗直径只有一寸多,但仍然闪烁着光彩的明珠。
  8. 照彼辚辚车:指那辆华丽的车子被明珠的光芒所映照。
  9. 不阻函关轭:不妨碍车辆通过函谷关。
  10. 哲王:明智的君王,特指周文王。
  11. 垂裳后:指《周易》中周文王治理朝政的样子。
  12. 帝则昭良规:指周文王制定的治国方针。
  13. 四表:四周边远地区。
  14. 列辟:诸侯国君主。
  15. 师师:敬重的样子。
  16. 惇玩物儆:对贵重物品保持敬畏之心,避免奢侈浪费。
  17. 惕若兴遐思:警惕自己不要过分追求。
    18.晔晔结绿珍:形容绿色的玉石光泽鲜艳。
  18. 丸石投空谷:指把石头投入空中的山谷,比喻无用处。
  19. 辉辉明月光:形容明亮的月光。
    21.湮潭委鱼目:指月亮落入深潭,倒映在水中,像鱼眼一样。
  20. 怀宝倾天禄:指拥有珍宝的人要珍惜,不要轻易浪费。
  21. 宫中径寸珠:指皇宫中珍贵的珍珠。
  22. 可易千人粟:形容珍珠的价值连千颗粮食都换不过来。
  23. 宫中盈尺璧:指皇宫中的美玉,价值极高。
  24. 可筑千家屋:指这些美玉可以用来建造上千户的房屋。
  25. 珠饥不可食:珍珠饥饿时不能吃,比喻珍贵之物不能随意享用。
  26. 毋自枵民腹:不要让百姓因为奢侈而饿肚子。
  27. 玉寒不可衣:玉制的衣服寒冷时不能穿,比喻玉器不宜用于日常穿着。
  28. 所以唐虞理:指古代尧舜治理天下的方式。
  29. 光华烛海隩:形容光辉照耀大地,如同照亮大海一样。
  30. 澹然宝无为:淡然地看待财富和名利,不去追求。
  31. 茅茨坐穆穆:简朴的茅草屋顶下坐着,形容清贫简朴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是一首以赞美宝物为题材的咏物诗,通过对赵国璧、魏文侯明珠等宝物及其价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珍惜财富、崇尚节俭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美德和高尚品质的追求。
    第一句“阁试抵璧捐珠”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在考试时将美玉当作题目,寓意着考生们应该注重学识与德行的修养,而不是过于追求外在的荣誉和财富。
    第二句“赵氏有良璧”,以赵国的璧比喻国家的重要文物或宝物,强调了国家宝藏的重要性。接着“连城不可索”则是说这样的珍宝是无法轻易获得的,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
    第三句“抱之会渑池”,描绘了考生怀抱赵璧前往会盟之地的场景,象征着他们将为国家带来荣誉和利益。“鼓瑟声何迫”则暗示了考生们在演奏乐器时,其声音应如同泉水般清澈流畅。
    第四句“魏侯得明珠”,指的是魏国国君得到了一颗珍贵的明珠。“径寸馀光泽”则进一步描述了这颗明珠的珍贵程度,即使是微小的光泽也显得异常耀眼。
    第五至八句“照彼辚辚车”等句则通过描述明珠的光芒照射在华丽马车上的情景,展现了明珠的璀璨和辉煌。同时,“不阻函关轭”则表达了明珠的光芒能够穿越重山阻隔,直达函谷关,象征着其非凡的价值和地位。
    第九至十一句“哲王固有贵”等句则是在赞美那些明智的君王或贤者,他们拥有高贵的品质和智慧,能够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最后两句“请观垂裳后,帝则昭良规”则通过引用《周易》中周文王治理朝政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于贤明君王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赵氏璧、魏文侯明珠等宝物的描绘,展现了它们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宝物的珍视和尊重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宝物的描写,传达了对于品德、智慧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展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