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有逸叟,蜚遁吴山阿。
畏荣避轩冕,韬景耽云萝。
谁结同心契,揽此秋兰柯。
契合在空谷,纫佩交如何。
月出鼓鸣琴,一奏郢人歌。
彼美握香子,南陔咏方多。
书吴门韩封君友兰卷二首
南国有逸叟,蜚遁吴山阿。
畏荣避轩冕,韬景耽云萝。
谁结同心契,揽此秋兰柯。
契合在空谷,纫佩交如何。
译文:
南国有位逍遥自在的老人,他飞遁到吴山的幽深之处。
他害怕荣耀和权势,隐居山林,欣赏着云彩中的美景。
谁能与他结为知己,共同品味这秋天的兰花之香?
他们的心性相互契合,就像空谷中的兰花一样纯净。
他们相互交流情感,如同佩戴着美玉般的佩饰。
月光照亮了鼓声,琴音悠扬,歌声婉转。
那位美丽的女子手持香草,在南郊边吟唱着诗歌。
赏析:
这首诗是韩翃写给韩封君的诗卷,描绘了一个隐士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隐士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
全诗以“南国有逸叟”开篇,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隐士。他的隐居之地在吴山的幽深处,远离尘嚣,远离世俗的诱惑。他害怕荣华富贵,不愿在官场上争斗,宁愿选择隐居山林,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心态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名利看淡的情怀,也体现了隐士们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
诗人以“畏荣避轩冕,韬景耽云萝”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隐逸生活。他避开了官场上的喧嚣与纷争,选择在山间云海中隐居。这里的“轩冕”指的是高官显爵,而“云萝”则是指云雾缭绕的山林。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能够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谁结同心契,揽此秋兰柯”两句表达了主人公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相互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就像是紧握在一起的秋兰之根。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心与心的紧密相连。他们在空谷中相会,共同欣赏着兰花的美丽,彼此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和满足。
“契合在空谷,纫佩交如何”,诗人以“纫佩交如何”表达了他们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尽管身处空谷,但两人的心依然紧紧相连,仿佛手中的玉佩一样紧密相扣。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之间情感的深度和真挚。
“月出鼓鸣琴,一奏郢人歌”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月光洒满大地,伴随着鼓声,琴音悠扬。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郢人歌唱的美妙旋律。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之美,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主人公与友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交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状态。同时,诗中的情感表达细腻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份友谊的珍视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