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王蒙艺且文,吴兴赵公之外孙。黄尘飘荡今白发,典刑远矣风流存。
华亭朱芾称善画,每观蒙画必叹诧。谓言妙处逼古人,世俗相传倍增价。
昔年夜到南屏山,高堂素壁五月寒。壁间举目见修竹,烟雨冥漠蛟龙蟠。
呼童秉烛久不寐,细看醉墨王蒙字。固知蒙也好天趣,画师岂解知其意。
分枝缀叶人所知,要外枝叶求神奇。天机贵足不贵似,此事不可传诸师。
麟溪郑君好奇士,爱画犹能赏其趣。呜呼!世间作者非不多,郑君甚少可奈何。
题王叔明墨竹为郑叔度赋
吴下王蒙艺术且文采,吴兴赵公之外孙。黄尘飘荡今白发,典刑远矣风流存。
华亭朱芾称赞善画艺,每观王蒙必赞叹。说他妙处逼古人,世间流传倍增价。
昔日夜晚来到南屏山,高堂素壁五月寒。壁间举目见修竹,烟雨冥漠蛟龙蟠。
呼童持烛久久不寐,细看墨竹王蒙字。原来王蒙也喜好天趣,画师哪懂得他意深。
分枝缀叶人所共知,要外枝叶求神奇。天机贵足不贵似,这件事不可传诸师。
麒麟溪郑君好奇士,喜爱绘画能欣赏其趣。呜呼!世上作者不少,郑君确实少可奈何。
注释:
- 吴下:指吴地之下,泛指江南地区。
- 吴兴:地名,即今浙江吴兴(湖州)。赵公:指赵孟頫(fǔ,1254—1322),元朝书画家、文学家、书法理论家等,有《松雪斋集》等著作传世。
- 黄尘:这里指战乱后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
- 典刑:典章法度,旧时指朝廷的法令、制度。
- 华亭:《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华亭县在今上海市松江区。朱芾:即朱德润(dùn,902-988),字景初,号西塘,苏州人。
- 麟溪: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附近。
- 麟溪郑君:即郑思肖(1244-1318),字所南,号所翁,福建连江人,元朝画家。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为其老师郑叔度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王蒙墨竹图,赞美了郑叔度的画作,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吴下王蒙艺且文”点明了王蒙的画艺和文采,为下文铺垫基础。接着诗人用“黄尘飘荡今白发”来形容社会动荡的现实,与王蒙的画作形成鲜明对比。
次句“典刑远矣风流存”则赞颂了王蒙作品中的风流韵味。这里的“典刑”指的是朝廷的法度和规矩,而“风流”则是指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王蒙作品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华亭朱芾称善画”则是对朱芾的评价。朱芾是明代画家,以擅长山水画而闻名。这句诗通过朱芾的赞誉,进一步印证了王蒙作品的艺术价值。
接下来四句主要描述了王蒙墨竹图的特点和技法。诗人通过对王蒙墨竹的细致观察,揭示了其精妙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王蒙技艺的敬佩之情。
接下来的六句主要讲述了王蒙作品的独特魅力。诗人认为王蒙的墨竹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得王蒙的作品在世间独树一帜,难以被其他作品所取代。
最后两句则是对郑叔度的赞扬。郑叔度是一位对绘画有着深厚兴趣的人,他认为绘画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因此,他对王蒙的作品赞赏有加,认为王蒙的墨竹已经超越了古人的境界,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艺术经典。
整首诗通过对王蒙墨竹图的描绘和对郑叔度的赞扬,展现了王蒙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文化修养。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