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奉敕辞金阙,西下巴川持使节。
仙槎二月出龙河,万里春风掉晴雪。
吴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过蛾眉亭。
锦袍不见李供奉,白云遮断三山青。
烟芜涨绿知何地,白鸟双双没淮树。
片帆风满疾如飞,矫首惊看溯流去。
大孤小孤横雪波,匡庐五老青嵯峨。
九江秀色叹奇绝,半空飞瀑悬银河。
推篷竟日闲吟倚,瞬息舟移洞庭水。
君山如黛压中流,十二烟鬟镜光里。
好山远自峨眉来,潇湘练明天际开。
疑峰九点落空翠,重华孤坟安在哉?
武昌地转多遗迹,隔岸鸟鸣瞻赤壁。
烟焰旌旗魏武兵,纶巾羽扇周郎策。
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
即从鄂渚棹明月,溯流直上窥荆州。
夷陵山势多重叠,楚树蛮云远相接。
欲向夔城入锦城,还于巴峡穿巫峡。
神女峰前路欲迷,瞿塘滟滪闻猿啼。

【诗句释义】

江山万里图,我昔奉敕辞金阙,西下巴川持使节。仙槎二月出龙河,万里春风掉晴雪。吴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过蛾眉亭。锦袍不见李供奉,白云遮断三山青。烟芜涨绿知何地,白鸟双双没淮树。片帆风满疾如飞,矫首惊看溯流去。大孤小孤横雪波,匡庐五老青嵯峨。九江秀色叹奇绝,半空飞瀑悬银河。推篷竟日闲吟倚,瞬息舟移洞庭水。君山如黛压中流,十二烟鬟镜光里。好山远自峨眉来,潇湘练明天际开。疑峰九点落空翠,重华孤坟安在哉?武昌地转多遗迹,隔岸鸟鸣瞻赤壁。烟焰旌旗魏武兵,纶巾羽扇周郎策。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即从鄂渚棹明月,溯流直上窥荆州。夷陵山势多重叠,楚树蛮云远相接。欲向夔城入锦城,还于巴峡穿巫峡。神女峰前路欲迷,瞿塘滟滪闻猿啼。

【译文】

江山万顷画卷,我曾奉命辞别金碧辉煌的宫殿,来到西下巴川执掌朝廷使者的使命。仙槎在二月间离开龙河,一路上迎着春风欣赏明媚的风景。吴江辽阔无边,消失在苍茫之中,船儿唱起《棹歌》穿过蛾眉亭。锦衣卫不见了李供奉的风采,白云遮住了三座大山。烟芜涨绿不知是什么地方,白鸟成队消失于淮河岸边。船帆鼓满风力疾速前进,抬头望去只见逆水行舟。大孤小孤横卧在雪白的波浪之上,高耸的庐山云雾缭绕显得庄严壮丽。长江景色秀丽令人惊叹,半空中瀑布垂挂如同银河倾泻下来。推开舱盖整天都在欣赏山水美景倚窗而坐,转眼间船已经驶到了洞庭湖边。君山像美女的黛眉笼罩在水中,十二座烟雾袅袅的山峰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美丽的山峰来自远在峨眉山那边,潇湘的山峦在天空中明亮如开。疑是九座山峰落下一片翠绿,重重华美的坟墓在何处呢?武昌地势险要历史名胜众多遗迹丰富,隔着江岸听见远处传来鸟儿的鸣叫声。烟霭中的旌旗旗帜飘扬着三国时期曹操的军事力量,纶巾羽扇指挥着周瑜的策略。我喝醉后曾经登上黄鹤楼,汉阳城面对着美丽的鹦鹉洲。就从鄂渚驾着明亮的月亮前行,逆流而上窥探着远方的荆州。夷陵山势曲折重叠高低不平,楚国的古树和蛮族的树木远远相连接。想要前往夔州进入锦绣的成都平原,再穿过巫峡到巴蜀。神女峰前面的道路将要迷失,瞿塘峡口湍急的水流声传来猿叫。

【赏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意境壮阔,语言优美,情调激昂。诗人以豪放洒脱的情怀、雄浑壮阔的笔法描绘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和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绩;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首联“江山万里图”,总揽全篇,气势磅礴,意境宏大。诗人以“我昔奉敕辞金阙”开头,表明自己受命出使西巴两国,其任务是“持使节”。接着以“仙槎二月出龙河”二句勾勒出一幅春日出使的画面。仙槎即仙船,二月出龙河,指出使西巴国的时间是在春天。“龙河”指长江。“万里春风掉晴雪”一句,描绘出一幅千里江山万里风的景象,表达了出使西巴国的欣喜之情。

第二联以写景为主,写使臣乘船沿江西上至吴江口一带所见的江山胜状:吴江东下,渺渺无际,浩瀚如海,一望无际的水面与茫茫的江雾交融在一起,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棹歌初过蛾眉亭”二句,描写船行吴江口时所见的景色。“蛾眉亭”在今江苏太仓市西南。《元和郡县图志》载:“吴江县有蛾眉亭。”这里借代蛾眉亭所在地的吴江口一带的景色。这两句诗既写景又写人。“棹歌”就是船夫们边划船边唱的船歌,它表现的是江南水乡的民风民俗。

第三联“锦袍不见李供奉,白云遮断三山青”,“锦袍”、“李供奉”均指仙人。李供奉是传说中的仙人名字或其化身。“三山”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三山青”是说青山被云雾遮住了,仿佛神仙居住的地方。“锦袍”与“白云遮断”相照应,写出诗人所到之处仙境一般的美丽风光。

第四联“烟芜涨绿知何地,白鸟双双没淮树”,写诗人到达安徽宣城一带的景色:烟芜(草木)涨绿,不知是什么地方;白鸟成双成对地飞向江淮之间的树林。烟芜是指草木丛生之地。江淮之间指淮河南北一带。“烟芜”、“没淮树”等景物,衬托出诗人到达安徽宣城一带时的心境。

第五联“片帆风满疾如飞,矫首惊看溯流去”,“片帆”指单人乘的小帆船。风满帆,风势很大,把小帆船吹得飞快。“矫首惊看溯流去”是说自己站在船头上观看下游的流水,感到惊奇。“片帆风满疾如飞”,写顺流而下的情景;“矫首惊看溯流去”,写逆流而上的情景。“矫首”意为仰首张望,表示惊讶的意思;“惊看”是说看了以后感到吃惊。“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相照应。

第六联“大孤小孤横雪波,匡庐五老青嵯峨”,“大孤”、“小孤”均为江西彭泽县附近的两座山。大孤和小孤并排横卧在雪白的波浪上(大孤位于长江北岸,小孤位于长江南岸),高耸的庐山云雾缭绕显得庄严壮丽。“匡庐五老”指庐山上的五座高峰——香炉峰、五松峰、含鄱峰、萝峰、玉京峰。“青嵯峨”,形容庐山山峰青翠而高耸的样子。庐山云雾缭绕显得庄严壮丽。

第七联“九江秀色叹奇绝,半空飞瀑悬银河”,“九江秀色”指江西的九江地区。这里的山水景色十分美丽,令人赞叹。“半空飞瀑”指庐山瀑布挂在半空中(瀑布不是挂在地面上而是半空中挂着)。“悬银河”,形容瀑布像天上的银河一样。

第八联“推篷竟日闲吟倚,瞬息舟移洞庭水”,“洞庭水”即洞庭湖。诗人推开篷帘整天在船上吟咏欣赏风景,忽然之间,船已驶到了洞庭湖边。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游览洞庭湖时的悠闲心情和眼前的美景给诗人带来的愉悦之情。

第九联“君山如黛压中流,十二烟鬟镜光里”。“君山”在湖南岳阳市洞庭湖中。“十二烟鬟镜光里”,形容君山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美丽娇媚。“镜光里”指的是湖水反射出的月光。

第十联“好山远自峨眉来,潇湘练明天际开”,“好山”指峨眉山上的景色。峨眉山在四川乐山市境内,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潇湘练”指潇水和湘水,潇湘两水发源于湖南省西北部的宁远县。“天际开”,指天际线伸展开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峨眉山上来的好山远远地伸向天边,而潇湘两水发源地的天际线也是那么遥远清晰可见。

第十一联“疑峰九点落空翠,重华孤坟安在哉?”“疑峰九点落空翠”,“疑峰”即指庐山上的九个山峰。“九点”是说九座山峰高高地矗立在山顶上,它们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落空翠”即指山色青翠。“重华”是黄帝的名字。传说黄帝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此山。“重华孤坟”指的是黄帝的墓地。“安在哉?”意思是黄帝的墓地到底还在不在呀?

第十二联“武昌地转多遗迹,隔岸鸟鸣瞻赤壁”,“武昌地转多遗迹”指武昌一带有许多名胜古迹。“隔岸鸟鸣瞻赤壁”,指站在岸边听到远处传来的鸟鸣声。“赤壁”指湖北赤壁市附近的黄州赤壁。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黄州赤壁就在今湖北黄冈市附近。

第十三联“烟焰旌旗魏武兵,纶巾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