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仁升遐司马死,宋祚当时已中否。
岂知祸乱犹未休,更立端王作天子。
简书四出捷星驰,重见熙丰旧设施。
太室既崇荆国祀,朝堂新刊党人碑。
廷臣往往多钳口,四海祯祥无不有。
万金宝藏造池台,千里楼船载花柳。
君臣自诧文德修,不数唐汉追商周。
陈钟考鼓按雅乐,厉甲扬戈昧远谋。
宫中从容万机暇,酣饮逸游忘昼夜。
御辇时过宰相家,微行或饮倡楼下。
宣和殿内玉屏风,绮席金炉处处同。
诏遣内官宣画史,时拈象笔极形容。
神机密运回天巧,万岁齐呼尽称好。
玉砻装轴锦裁题,墨署花书朱篆宝。
心怡意适艺愈良,自道丹青过百王。
尽将兵籍付边将,还信奸臣斥俊良。
契丹灭后金人喜,犹剖王封赏阉竖。
露布初腾紫陌尘,天骄已渡黄河水。
汴京锁钥一时开,雉扇鸾舆去不回。

徽宗花鸟图

宣仁升遐司马死,宋祚当时已中否。

注释:宣仁太后去世,司马光死去,宋朝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了。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宣仁太后和司马光两位重要人物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宋朝命运的担忧。

岂知祸乱犹未休,更立端王作天子。

注释:然而,谁知道这场祸乱还没有结束呢?竟然立端王为皇帝。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新帝的支持态度。诗人认为新的统治者应该能够化解当前的危机,恢复国家的安宁。

简书四出捷星驰,重见熙丰旧设施。

注释:诏书四处颁布,战报如流星般传开,重现熙、丰年间的繁荣景象。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战报传开的场景,表达了国家再次兴盛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

太室既崇荆国祀,朝堂新刊党人碑。

注释:宗庙祭祀活动举行完毕,朝堂上新刻了党人的碑文。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朝廷的宗教和政治活动,一方面表达了国家宗教活动的完成和庄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政治斗争的关注。

廷臣往往多钳口,四海祯祥无不有。

注释:朝廷大臣往往不敢说话,四海之内都有吉祥之事。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朝廷内部的保守氛围和对外部事务的忽视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稳定社会的向往。

万金宝藏造池台,千里楼船载花柳。

注释:为了装饰皇宫,耗费了大量金银财宝,建造了许多池台和楼船,装载着各种花草树木。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宫廷奢华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批判态度。

君臣自诧文德修,不数唐汉追商周。

注释:君臣们都自我夸耀文化修养高超,不再追求唐、汉那样的政治成就,而是追求商、周那样的道德典范。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政治风气的不满和对古代圣贤品德的追求。

陈钟考鼓按雅乐,厉甲扬戈昧远谋。

注释:奏响古琴和鼓瑟的音乐,穿上铠甲准备战斗,但却没有深远的谋略。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朝廷表面的文治和武备,但缺乏真正的策略和深思熟虑。

宫中从容万机暇,酣饮逸游忘昼夜。

注释:在宫中闲暇无事的时候,尽情地喝酒享乐,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宫廷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时光的向往。

御辇时过宰相家,微行或饮倡楼下。

注释:皇帝的车驾有时经过宰相家的门前,有时在歌伎楼下小憩畅饮。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皇帝与权臣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宫廷中的娱乐生活。

宣和殿内玉屏风,绮席金炉处处同。

注释:宣和殿内摆放着精美的屏风,铺着华丽的锦席,到处都点燃着金色的香炉。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宣和殿的富丽堂皇以及宴会的豪华场面。

诏遣内官宣画史,时拈象笔极形容。

注释:皇帝派遣宦官传达旨意,让他们宣读画家的传记,不时地拿笔勾勒出画像的细节。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皇帝对艺术和文化的重视以及艺术家的荣幸。

神机密运回天巧,万岁齐呼尽称好。

注释:运用神妙的计谋和巧妙的手段,成功地扭转了局势,皇帝万岁一声叫好。
赏析:这句诗赞扬了皇帝的智慧和决策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玉砻装轴锦裁题,墨署花书朱篆宝。

注释:用玉砻(一种精美的砚台)研磨墨汁,用锦绣布料书写文字,用红墨在纸上盖章。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皇帝的文房四宝以及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

心怡意适艺愈良,自道丹青过百王。

注释:心中愉悦,意态悠闲,艺术造诣更加精湛,自己觉得绘画技艺胜过历代帝王。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自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艺术价值的认同。

尽将兵籍付边将,还信奸臣斥俊良。

注释:将兵籍簿交给边将处理,相信奸臣会斥责那些优秀的将领。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军事管理和官员选拔的看法,认为应当信任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奸臣。

契丹灭后金人喜,犹剖王封赏阉竖。

注释:契丹被消灭后,金人欣喜若狂,依然给那些宦官封赏。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作者对于民族矛盾和权力斗争的深刻理解,认为即使是战胜的敌人也应该给予尊重和奖赏。

露布初腾紫陌尘,天骄已渡黄河水。

注释:宣布胜利的消息刚刚传出,道路上就已经尘土飞扬,天骄(指金军)已经渡过黄河。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战争后的紧张气氛和胜利的喜悦。

汴京锁钥一时开,雉扇鸾舆去不回。

注释:汴京作为国家重镇重新开放,而皇帝乘坐的凤轿却无法返回。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重振和皇帝安全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宋代政治动荡时期的讽刺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