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杪招提郭外村,端明遗偈镇山门。
高僧夏腊何烦计,前辈风流可重论。
谒罢只知词客贵,觉来真让法王尊。
尚疑此话多人我,何似翛然两不言。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苏子瞻学士初通判杭州过秀州遇乡僧本觉庵文长老赋一诗留赠其后以学士再莅杭过之则文已退院三过之圆寂矣皆有诗志其感慨后四百年太守龚君勉于庵内别构丙舍祀苏公颜之曰三过而悉步其韵一时诸贤和之不佞继焉

树杪招提郭外村,端明遗偈镇山门。

高僧夏腊何烦计,前辈风流可重论。

谒罢只知词客贵,觉来真让法王尊。

尚疑此话多人我,何似翛然两不言。

注释:

苏子瞻: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

端明:指宋仁宗赵祯的谥号。端明殿学士,是宋太宗时设置,为正二品官阶,是宋朝最高的行政长官之一。

夏腊:即和尚修行到一定年限后的戒腊,指僧侣修行的时间。

前辈:对前辈或同辈人的一种尊称。

词客:诗人,词人的简称。

法王:佛教中的至高无上者,如世尊等。

翛然:形容一个人超然独立,不拘泥于世俗,洒脱自由的样子。

赏析: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广受欢迎。这首诗是在他担任杭州知府期间,拜访了秀州的本觉庵文长老,被他的诗词感动,写下的一首感怀之作。诗中既有对文长老的赞美,也有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苏轼在西湖边拜访文长老的情景。他站在山顶上的寺庙里,看着远处的村庄,心中充满了感慨。文长老留下的诗词让他感到敬佩,他感叹前辈的才华和风度值得再次讨论。

诗的后四句则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他被世人误解,被权力所困,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怀疑人们是否能真正理解他的思想和行为,他觉得自己像一只悠闲自得的鸟儿一样,不与人交谈。

这首诗通过描述苏轼的访问过程和他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他对文长老的敬仰和对自我的反思,让人深感苏轼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