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社老僧随幻去,蓉城学士也难寻。
三毗尼地无生死,一刹那间有古今。
不向空王抛世法,却从初地寄乡心。
法堂总自巍峨在,还有茱萸探浅深。
苏子瞻学士初通判杭州过秀州遇乡僧本觉庵文长老赋一诗留赠其后以学士再莅杭过之则文已退院三过之圆寂矣皆有诗志其感慨后四百年太守龚君勉于庵内别构丙舍祀苏公颜之曰三过而悉步其韵一时诸贤和之不佞继焉
莲社老僧随幻去,蓉城学士也难寻。
莲社是佛门净土宗的圣地,苏东坡曾在那里讲经说法,后来他离开这里,到成都居住了几年,在成都还住过一段时间的草堂。
三毗尼地无生死,一刹那间有古今。
三毗尼是佛教用语,意为色、受、想、行、识五蕴,即“五阴”。这里指修行者修习佛法达到涅槃的境地,即超脱生死的境界。
不向空王抛世法,却从初地寄乡心。
空王是佛教中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如来佛。这里的空王,可以理解为佛陀。
法堂总自巍峨在,还有茱萸探浅深。
法堂,即寺庙里的讲堂,供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
茱萸是蜀地的特产,可以用来泡茶喝。这里用茱萸表示怀念故乡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苏东坡离开成都后,路过秀州时,遇到了一位名叫本觉庵文的老僧,两人一见如故,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和人品。于是,苏东坡便写下了这首七律,以示对这位老僧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老僧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敬仰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体现了苏东坡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