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从苦海脱沈沦,两鬓萧疏已似银。
君是谪仙宁不解,玉京那有半残人。

才从苦海脱沈沦,两鬓萧疏已似银。

君是谪仙宁不解,玉京那有半残人

注释解析

  1. 才从苦海脱沈沦:“才从苦海脱沈沦”意味着刚从深重的苦难中摆脱出来。这里的“苦海”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困境和痛苦,而“脱沈沦”则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成功摆脱了这些困境。

  2. 两鬓萧疏已似银:“两鬓萧疏已似银”描绘的是诗人的外貌和心理状态。这里的“两鬓”指代诗人的鬓发,通常与年龄和衰老相关联。“萧疏”形容头发稀疏、不茂密的样子,而“似银”则强调了这种状态与银色相似,暗喻其年岁已高。

  3. 君是谪仙宁不解: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被比作仙人的认同感。在这里,“谪仙”是对诗人才华横溢、超凡脱俗特质的一种赞美。“宁不解”则是说即使是贬谪之人也无法抵挡诗人的魅力。

  4. 玉京那有半残人:这句话是对仙境的一种隐喻,意指在理想或完美之地,不存在残缺不全的人。“玉京”通常指的是传说中的仙界之一,即玉皇大帝居住之地,这里用来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或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及超然物外的深刻理解。首句“才从苦海脱沈沦”不仅描绘了诗人从困苦中解脱出来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勇气。接着,通过对自身外貌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青春不再的哀愁。

第二句“两鬓萧疏已似银”则将个人经历的情感转化为外在形象的描述,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和具象。最后一句“君是谪仙宁不解”,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对更高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远的思想。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还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乐观与超脱,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