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栖岐山穴,避狄如走兔。
扰扰历下田,鹿豕朝与暮。
时至偶有为,人功竟焉数。
虞帝小鳏夫,虚名攘唐祚。
西伯老秃翁,脱身美人赂。
百兽岂自来,凤皇人谁睹。
垂死窜苍梧,荐禹如有负。
戎马践幽王,实以妖女故。
大运等循环,智巧安能度。
十读九废书,千秋荣朝露。
寄声谢时达,毋为圣贤误。
【注释】
栖栖:形容忙碌不停的样子。
避狄如走兔:指逃避敌人的追捕如同逃跑的兔子一样迅速。
扰扰:杂乱的样子。
时至:时机到来。
虞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舜。
西伯:指周文王。
美人赂:指纣王宠幸的妲己,也作“人妖”。
苍梧:山名,今广西苍梧县西北。
荐禹:指大禹治水。
戎马践幽王:指西周末代君主幽王被杀。
大运:这里指历史发展的大势。
智巧:聪明才智。
十读九废书:读书人十有八九是浪费时间。
千秋荣朝露:指人生短暂,像早晨的露水一样。
寄声:托付言辞。
谢时达:对时代的感激和理解。
毋为圣贤误:不要成为圣贤的误人者。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开头两句写隐士躲避战乱,如逃兔一般,而那些统治者却沉溺于酒色,荒淫无道。接着写百姓生活艰难,农事被耽误,而统治者们则争权夺利。然后写到周武王伐纣,但因为商纣王荒淫无道,最终导致亡国之祸。最后一句写国家大事,历史的循环是不可逆转的,统治者的智慧再高也不能改变这种趋势。整首诗以史为鉴,警示当政者要珍惜时光,不要沉湎于享乐之中,以免国家灭亡。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