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当遘时屯,掩迹遁闾井。
所难近市喧,复深在原警。
选地不在遐,步武得佳境。
云来白石古,雨去苍苔静。
瀹茗爇妙香,为我回酩酊。
指麾勤剪刈,毋使薋菉逞。
斯物岂余雠,虞为芝兰梗。
晚途悔别择,返心皈平等。
怨戚与愚贤,相将共箕颍。
【题解】
此诗是作者在隐居山野期间,对所居之宅地的自况。
【注释】
𩀌薋园:指作者居处的地名,位于今天浙江省天台县的赤城山上。
遘时屯:遭遇时代艰难时期。
闾井:里巷。
所难近市喧,复深在原警:《庄子·徐无鬼》有言:“市南宜僚见道而问之曰:‘道可受全于人间乎?”市南宜僚曰:“既不能听,则虽义不动心。”《文选》潘岳《藉田赋》注引《庄子·徐无鬼》作“市南宜僚见道而问之曰:‘道可以付人乎?”市南宜僚曰:“道不可以付人也。”宜僚谓其徒云:“义者,吾所以与之俱也;辞者,吾所以与之争也。必若所云‘去国保家,非义也’”,而后受全于世。吾不能以名节为己任,故不为苟活。”
选地不在遐:选择住宅不嫌远。
步武得佳境:步武,行走。佳境,优美的自然环境。
云来白石古,雨去苍苔静:白云飘荡,白石古旧;细雨过后,青苔更显清新幽静。
瀹茗爇妙香:瀹,同“煮”。茗、香均指茶。
回酩酊:使醉酒的人清醒过来。
指麾勤剪刈,毋使薋菉逞:指挥手下勤快地除草、修剪植被,不要使薋草丛生。薋菉,即薋草。
斯物岂余雠:这些事物不是仇人。
虞为芝兰梗:虞舜为芝草兰草的梗(根茎),比喻自己虽然清高孤洁,但不免遭受世人嫉恨。
晚途悔别择,返心皈平等:晚年回首往事,后悔当初的选择,回归自然,皈依佛家的平等思想。
箕颍:传说尧让位给舜,舜让给他的弟弟象,象逃到颖川一带,后人称象为箕子。《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使狐鞫居要而临之,师退,次于阳樊。郑人使公孙侨告于晋师曰:‘寡君失守社稷,曰:‘犹有晋国;于是晋师退舍于三舍。……及还,宾至于绛郊,曰:‘杜预先我至也。’乃改其邑曰‘鄷’。”
【译文】
当初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我隐遁山林,逃避世间的喧嚣;现在隐居之地远离都市的喧哗,却深在原野之中,风景宁静。
选择住处并不嫌远,能欣赏到这优美宁静的环境。
白云飘来,白石显得古老;细雨过去,青苔更加清新幽静。
煮茶烧香,让我沉醉不已;指点安排,勤加修剪植被,不要让杂草茂盛。
这些东西不是我的仇敌,就像舜帝是芝草和兰草的梗一样。
晚年回顾往事,懊悔当初做出的选择,回归自然,皈依佛家的平等思想。
怨恨和忧虑与智慧、愚笨的人一起,相携共进。
【赏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后对自己的居处进行描写并抒发感慨之作。
开篇“昔当遘时屯”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乱世生活的无奈和逃避现实的渴望。诗人通过回忆当年在乱世中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于和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中间四句“所难近市喧”,描绘了诗人对于城市喧闹生活的厌倦和反感。诗人认为,在繁华的市井中生活,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难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思考。
接下来的“复深在原警”二句,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向往。诗人喜欢在大自然中度过闲暇时光,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和美好。这里的“原”指的是田野。
“选地不在遐”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居住环境的挑剔和追求。他觉得理想的住宅应该离城市较远,既能享受到自然的美好,又能够避免城市的喧嚣和纷扰。这里的“步武得佳境”可以理解为步行就能到达美丽的景色。
接下来“云来白石古”三句,描写了诗人对于白云、白石和青苔等自然景观的喜爱。这些自然景观给诗人带来了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瀹茗爇妙香”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品茶赏花等高雅情趣的热爱。他认为品茶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而赏花则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这里的“瀹”指的是煮沸。
“指麾勤剪刈”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勤劳和自律的赞美。他认为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环境,只有自律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这里的“指麾”可以理解为指挥和安排的意思。
最后两句“斯物岂余雠”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他认为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并不是他的仇敌,而是他的朋友和知己。他曾经因为这些自然界的事物而感到孤独和无助,但现在他已经能够理解和接受它们的存在了。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它不仅仅是一首描述诗人居住环境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