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荡乡国,遍地成小草。
岂不养浮名,末路难自保。
清泉激幽赏,长松托遥抱。
念彼先达迹,空为后人悼。
青山一见属,方知此图好。
便欲移住之,与山长不老。
绝胜中书堂,二十有四考。
以为黄鹤樵,此樵叶图早。
是故必隐沦,白石翁所造。
【题解】
《题沈启南画林居图和韵专诸要离》是一首题咏林居的诗,作者沈启南。
【注释】
春风荡乡国:春天的风吹拂着故乡的国家。
遍地成小草:到处都被草木覆盖成了一片草地。
浮名:虚名,空名。
养浮名:追求虚名。
末路难自保:在人生道路的尽头,难以保全自己。
清泉激幽赏:清澈的泉水激荡着幽静的景致,让人产生深深的享受。
长松托遥抱:高高的松树伸展着它的枝干,像抱着遥远的山丘一样。
念彼先达迹:想起那些先贤的足迹。
空为后人悼:白白地为后人感到悲伤。
青山一见属:只要一眼看到青山,就立刻归属了它。
方知此图好:才真正认识到这画是多么的好。
便欲移住之:就想搬进去住。
与山长不老:就像那山一样永远不朽。
中书堂:指晋代尚书郎右军参军谢安隐居东山时的别墅。
黄鹤樵:指传说中的仙人黄公酒。
此樵叶图早:这是一幅描绘黄公酒的画(或传说)。
是故必隐沦:所以必定是归隐。
白石翁所造:白石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曾作过翰林学士。苏轼有《题黄州寒食诗帖后》一诗说:“我昔少年时,学剑走昆仑。君今尚儿戏,我亦爱君能。君非我友也,我与君为邻。君如骑黄鹤,何事到此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沈启南对友人所作画作《林居图》的题咏之作。《林居图》,即《林居图题》。沈启南在这首诗里,通过描绘画面,赞美友人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寄寓的深厚感情。
“春风荡乡国,遍地成小草”,起首两句以写意手法,将春风吹遍大地的景象形象化地展现于读者面前,同时点明了这幅画的背景环境——国家正处在春风解冻、万物复苏的大好时光之中。
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他写道:“岂不养浮名,末路难自保。”这里,诗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他对名利的追求和对生命无常的认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注重追求名誉利禄,那么在人生的晚年阶段,就会很难保全自己的性命。这种认识,既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又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和忧虑。
紧接着,诗人又从画面上得到了启发:“清泉激幽赏,长松托遥抱。”这句诗中的“清泉”象征着纯洁的心灵,而“长松”则代表着坚韧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这幅画中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他认为,只有拥有高尚品质的人才能够欣赏到这幅画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
最后两句“念彼先达迹,空为后人悼”,则是诗人对于这幅画中的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想到了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们曾经走过的足迹,却因为后人对他们的评价过于苛刻而感到惋惜。这种感慨,既是对于历史的无奈,也是对于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这幅画的描述和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和高尚品德的追求和珍视。他的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