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㶁㶁来,与漏相终始。
不惊少年卧,偏滴老人耳。
陆沈渐相迫,天漏犹未已。
西邻晓炊罢,白粥清映底。
今年犹自可,明年饮寡水。
东舍得顺风,号呼应鞭棰。
可怜征求骨,共作鱼鳖饵。
忽逢黄冠客,叩门谈玄理。
烧金事已谬,辟谷谋可耻。
那能一身活,坐看群黎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即事》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夜雨㶁㶁来,与漏相终始。
  • “夜雨滴滴答答地落下,好像在和时间的漏斗一样,不停地滴落。”
  • 注释:夜晚,雨声如“㶁㶁”,形容雨点落在地面上的声音。”与漏相终始”比喻时间像漏水的桶,一刻不停。
  1. 不惊少年卧,偏滴老人耳。
  • “年轻人不怕雨水,只是老年人被雨声惊醒。”
  • 注释:这里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担忧,可能是指年迈的人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1. 陆沈渐相迫,天漏犹未已。
  • “大地渐渐下沉,就像被逼迫着一样,天漏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 注释:这里通过比喻表达出对自然现象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西邻晓炊罢,白粥清映底。
  • “早晨邻居做完了早饭,一碗白粥清亮照人。”
  • 注释: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1. 今年犹自可,明年饮寡水。
  • “今年还能喝足够的水,但明年恐怕会因为缺水而困难。”
  • 注释:暗示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
  1. 东舍得顺风,号呼应鞭棰。
  • “向东去的时候,顺风而行,号角声回荡,鞭子挥舞。”
  • 注释:描述了旅途中的生动场景,展现了旅行者的勇气和决心。
  1. 可怜征求骨,共作鱼鳖饵。
  • “可怜的是那些被征用的人,他们的尸骨被用作鱼鳖的食物。”
  • 注释:反映了战争和征伐对无辜生命的摧残,以及社会不公的问题。
  1. 忽逢黄冠客,叩门谈玄理。
  • “忽然遇到了一个道士,敲门并和我讨论道术的道理。”
  • 注释: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好奇和尊重,也体现了他内心的追求和困惑。
  1. 烧金事已谬,辟谷谋可耻。
  • “烧金的做法已经是错误的,辟谷的打算更是可笑。”
  • 注释:指出了某些传统做法的荒谬和不切实际,反映了诗人的批判精神。
  1. 那能一身活,坐看群黎死。
  • “哪有一个人能独自生存,却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死去。”
  • 注释: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质疑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社会问题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夜雨、天漏等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关切;通过对比青年和老人的反应,揭示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忽视;通过描写农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最后通过表达对生命价值的质疑,传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