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麦作蚕,蚕月蚕名豆。
豆作绿珠圆,蚕似碧玉皱。
家老悯我馋,倾筐前为寿。
樱桃况初熟,可以佐春酎。
念无水晶盘,写自翡翠袖。
野人欣及新,俭岁享惭厚。
印师独不然,入口如倾溜。
天厨与贫里,等付一饱后。
迦叶须菩提,妄心分去就。
【注释】
荐:献上。印师:指唐代僧人印宗法师。水晶盘:珍贵的餐具。翡翠袖:用翡翠制成的手帕。迦叶: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的弟子,后成为佛教禅宗六代祖师。须菩提:佛教传说中菩提萨的弟子。
【译文】
麦熟时麦子作蚕,蚕月蚕名豆。
豆做成了圆圆的绿珠,蚕儿像碧玉一样皱褶。
家中老人怜悯我嘴馋,把筐里的豆子端来为我庆寿。
樱桃初熟可以佐酒,可以吃上春天的美酒。
想起没有水晶盘子,只好自己拿翡翠袖子写诗。
野人喜欢新到的食物,在俭朴的生活里享受美食感到惭愧。
印师不同我,一品尝就觉得味道鲜美。
天厨与贫里一样,等饱餐一顿再说。
迦叶须菩提,妄心分别去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庆祝丰收而作。全诗以“有”字领起,从农家献食、朋友品尝、赞美佳肴、自谦俭朴、羡慕富足和悟到空灵等方面展开,层层推进,结构严谨。首句点明主题,第二三两句写农事,四五六句写宴会,最后两句抒发感慨。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农事。前两句写农家献食。“麦熟时麦作蚕,蚕月蚕名豆”,说的是麦子成熟的时候,农民种下的麦子就变成了蚕,到了蚕月,又结下了蚕豆。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富有哲理意味。麦子和蚕豆都是一种农作物,但是它们的生长过程和收获季节却大相径庭。前者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辛勤的劳动,而后者却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而且收获也相对容易一些。这种不同的生长过程和收获季节,实际上就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属性的表现。
接下来两句写宴享之乐。“豆作绿珠圆,蚕似碧玉皱”,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豆子长得圆滚滚的,就像绿色的珍珠一样;蚕儿则像是一块碧绿色的玉石,上面还布满了皱纹。这两句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宴享之乐的美好场景。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三四句写朋友品尝之喜。“家老悯我馋,倾筐前为寿。”说的是家中的老人看到了我的馋样子,于是拿来一筐豆子给我过生日。这里的“悯我馋”,实际上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调侃。诗人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却也有一颗贪吃贪玩的心性,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而当朋友看到这一幕时,自然会觉得十分开心和满足。
第五六句写樱桃初熟可佐春酎。樱桃是春天的使者,它的到来预示着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而樱桃又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它可以用来佐酒或者直接食用。这里的“可以佐春酎”,既是对樱桃美味的赞颂,也是对春天美好时光的一种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写诗人自谦之思。“念无水晶盘,写自翡翠袖。”意思是说,我没有水晶盘子用来盛放这些美味佳肴,只能用翡翠袖子来书写诗句。这里的“无水晶盘”和“翡翠袖”,都是对诗人生活简朴的一种描述。诗人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品,但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八九句写野人欣及新。这里的“野人”指的是那些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他们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同样能够欣赏诗歌之美。而对于那些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他们则可能无法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这里的“欣及新”,既表现了农民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第十一句写俭岁享惭厚。这里的“俭岁”指的是节俭的生活方式,而“享惭厚”则是说自己在俭朴的生活里享受美食感到惭愧。这里的“惭厚”二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节俭生活的一种肯定和自豪,也表达了他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欲望的一种反思和警醒。
第十二句写印师独不然。这里的“印师”指的是那位僧人印宗法师。他独自与众不同,能够品味出食物的美味。这一句既是对印宗法师独特口味的赞赏,也是对他高超技艺和智慧的敬佩。
第十三十四句写入口如倾溜。这里的“倾溜”是指水流湍急的样子,用来形容食物的味道非常鲜美。这里的“入口如倾溜”,既是对食物味道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味觉感受的一种夸张和描绘。
十五十六两句写天厨与贫里。这里的“天厨”指的是皇宫厨房,代表着富贵之家的奢华;而“贫里”则是指贫穷人家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贫富差距的不满和担忧,也表达了他对平等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写迦叶须菩提,妄心分去就。这里的“迦叶”指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迦叶尊者;“须菩提”则是佛陀的弟子之一。这两位弟子后来成为了佛教禅宗的创始人。这里的“妄心”是指人的妄念和执着之心;“分去就”则是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去做适合自己的事情。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取舍和选择,不要被外界所迷惑和左右。
这首诗以“有”字领起,从农家献食、朋友品尝、赞美佳肴、自谦俭朴、羡慕富足和悟到空灵等方面展开,层层推进,结构严谨。前八句主要写农事;接着写宴享之乐;然后写朋友品尝之喜;再写樱桃初熟可佐春酎;接着写诗人自谦之思;然后写野人欣及新;最后写俭岁享惭厚。后八句主要写印师独与众不同;接着写印师品尝食物的味道;然后写天厨与贫里;最后写迦叶须菩提,妄心分去就。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让人读起来如同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农家的喜悦、宴享的快乐、朋友的欢乐、樱桃的美味、生活的简朴等等。同时也让人思考到了人生的真谛,即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决定,不要被外界所迷惑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