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履溪亭东,缓步跻另丛。
春工播遥汉,万物敷以荣。
橘柚初著香,短篁亦含风。
绿水涨旧堤,圆荷整新容。
青山狎四围,雨过多奇峰。
幽薏讵不浅,丹衷托无穷。

【解析】

此诗是一首山水田园小诗。前四句写雨后山中景色。首联“杖履溪亭东,缓步跻另丛”,描绘了诗人在溪边的亭子里,手拿拐杖,缓缓行走在花木丛生的小径上的情景。颔联“春工播遥汉,万物敷以荣”,写春天的劳动成果,春雨滋润大地万物生长繁茂。颈联、尾联分别描写溪边景色与青山美景,“绿水涨旧堤,圆荷整新容”“青山狎四围,雨过多奇峰”“丹衷托无穷”等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拄着杖,穿着鞋,来到溪亭东侧,慢慢步行登上花木茂盛的小径。

春日里,辛勤的人们播种着遥远的田野,万物蓬勃生长,欣欣向荣。

橘柚初放香气扑鼻,短竹含风发出沙沙声。

碧绿的河水上涨到旧时的堤岸,圆圆的荷叶铺展成新的面容。

四周青山环绕,雨过天晴,山峰更显得奇异。

那一片片青翠的竹林,怎能说它不深广?我的心志,像这无边无际的青山一样,永远追求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田园小诗,表现的是雨过之后清新秀丽的山乡风光。

第一句“杖履溪亭东”,就为全诗奠定了一个闲适愉悦的情感基调。《论语》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庄子•秋水篇》有云:“夫太山之宁(宁静)也,济乎苍莽;大河之正色也,洋洋乎若流水。”可见,古人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诗人置身溪亭之中,一边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一边品味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真谛。于是,“杖履”二字,既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神态,又渲染出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缓步跻另丛”,进一步刻画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第二句“春工播遥汉,万物敷以荣”,则将诗人的目光投向了远方。“春工”一词,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意为春风化雨,滋养万物。诗人用这个成语,既赞美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又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播遥漠”三字,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景象。

“橘柚初著香”一句,是对第三句的具体写照。橘子与柚子是江南一带的特产,它们在春天里散发出阵阵芬芳,令人心旷神怡。而“初著香”三个字,则更加凸显了这种芳香的特点和程度。

第四句“短篁亦含风”,则是对第四句的具体写照。竹子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植物,它们在春天里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里,诗人用了一个“亦”字,既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又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五句“绿水涨旧堤”,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旧堤则是诗人曾经游玩的地方,现在绿水上涨,旧堤也被淹没其中。这里的“涨”字,既表现了绿水的动态美,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第六句“圆荷整新容”,则是对第五句的具体写照。荷花是江南地区的一大美景,它们在夏天里盛开,给人带来无尽的清凉与舒适。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整”字,既表达了荷花的丰满与美丽,又表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第七句“青山狎四围”,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青山围绕着四周,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这句诗中的“狎”字,既表现了青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的状态,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第八句“雨过多奇峰”,则是对第八句的具体写照。雨水过多,使得原本平凡的山峰变得奇特起来。这里的“多”字,既表现了雨水的充沛,又暗示了时间的变化。

第九句“幽薏讵不浅”,则是对第九句的具体写照。薏苡是一种植物,它的种子可以做成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里,诗人用了一个“讵”字,既表达了对薏苡的赞美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十句“丹衷托无穷”,则是对第十句的具体写照。丹心指的是忠诚之心,托指寄托。这句诗中,诗人用“丹心托无穷”来表达自己忠诚于自然、热爱自然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过后的山乡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