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广且深,浩浩不可涉。
浓霜摧蒹葭,兰芷夺幽色。
春华复几时,忽已秋节易。
蟋蟀忧太康,山枢意逾戚。
对酒不作乐,郁郁何所适。
邯郸多才人,绰约倾城国。
皓齿双蛾眉,盈盈歌白雪。
曲终竟谁和,观者徒千百。
徘徊振衣袂,凄然泪沾臆。
愿为双飞鸿,青冥举长翮。
这首诗名为《拟东城高且长》,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 河水广且深,浩浩不可涉。
- 译文:宽广的河流,深邃而不可渡越。
- 注释:这里的“河”是指黄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著名河流,其宽广和深邃让人难以逾越。
- 浓霜摧蒹葭,兰芷夺幽色。
- 译文:浓厚的霜雪破坏了芦苇,芬芳的兰花夺走了幽雅的色彩。
- 注释:这里的“蒹葭”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而“兰芷”则是指兰花和白芷,都是高雅的花卉。浓霜和寒意使得它们失去了原本的生机与色彩。
- 春华复几时,忽已秋节易。
- 译文:春天的花期短暂,转眼间已是秋风送爽。
- 注释:春天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然而它的美丽却转瞬即逝,秋天的到来预示着季节的更换和时间的流逝。
- 蟋蟀忧太康,山枢意逾戚。
- 译文:蟋蟀在忧虑中歌唱,山中的竹子因风摇动而发出哀鸣。
- 注释:这里借用“蟋蟀”和“山枢”(指竹)来表达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 对酒不作乐,郁郁何所适。
- 译文:面对美酒却不举杯畅饮,心中郁郁难平,不知该如何是好。
- 注释:诗人在饮酒时感到内心的郁闷和空虚,无法通过酒精来消解心中的忧愁。
- 邯郸多才人,绰约倾城国。
- 译文:邯郸城中有众多才华出众的人,他们如同倾城之美女一般令人倾倒。
- 注释:这里的“邯郸”是古代地名,诗人在这里可能是以夸张的手法来描绘邯郸的人才辈出以及女性的美丽。
- 皓齿双蛾眉,盈盈歌白雪。
- 译文:拥有洁白如玉的牙齿和弯曲如蛾的眉毛,她轻盈地唱着像雪花一样纯洁的歌。
- 注释:“皓齿”、“双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而“歌声似雪”则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女子歌声的美妙。
- 曲终竟谁和,观者徒千百。
- 译文:音乐结束之后,究竟谁来和声?观众只有寥寥无几。
- 注释:这里暗示了乐曲虽然精彩,但缺乏共鸣和理解。观众寥若晨星,反映出诗人内心孤独的情绪。
- 徘徊振衣袂,凄然泪沾臆。
- 译文:诗人徘徊不前,挥舞着衣服上的袖口,眼中涌满了泪水。
- 注释:诗人在音乐结束时感到心情沉重,无法平静地离开,只能徘徊不定,情绪激动到流下眼泪。
- 愿为双飞鸿,青冥举长翮。
- 译文:我愿化作一对飞翔的鸿雁,在无边的天空自由地展翅高飞。
- 注释:这是诗人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他想要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赏析:李白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黄河”、“蒹葭”、“兰花”、“山枢”,以及人的形象“蟋蟀”、“才人”、“倾城之女”,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对比黄河的广阔与生命的短暂,诗人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描写音乐与情感的交融,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忧郁与孤独;最后通过“双飞鸿”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