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溪红紫乱开花,春色撩人逸兴赊。
公借游观分雨露,民依稼穑作生涯。
苍江东岸层层起,绿树连村处处佳。
乘兴不知归路远,瓦瓶斟到日西斜。
【注释】
戊辰:唐武宗会昌五年。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大中丞:官名,掌监察御史。黔国公:官名,封爵。总戎:官名,掌一方军事。
灞:水名,流经西安东门外。省耕:视察农田耕种。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正月十四日,作者任监察御史巡视松花江、渭河一带水利时所作,是一首咏怀之作。诗的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自然景观,尾联写诗人的感受。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流畅。
首联:“沿溪红紫乱开花,春色撩人逸兴赊。” 沿着溪水两岸,红紫相间的野花盛开,春意撩人,使诗人感到兴致盎然。
颔联:“公借游观分雨露,民依稼穑作生涯。” 皇帝借此游览的机会,把恩泽赐予百姓,百姓依靠农耕来维持生计。
颈联:“苍江东岸层层起,绿树连村处处佳。” 苍劲的山峦从江边升起,茂密的树林连接着村落,到处景色秀美。
尾联:“乘兴不知归路远,瓦瓶斟到日西斜。” 趁着兴致畅饮,却忘记了回家的路还很长;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才喝够。
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景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民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