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浑浑,出昆仑,北通异域西入秦。吞淮吐洛东驰海,望中滚滚走黄尘。
上通霄汉隐星辰,来牛去马何缤纷。摇天纲,荡地垠,怀襄浩浩无涯津。
我欲障之恐不禁,倒挽狂澜归大钧,中原润泽无忧贫。
河浑浑,会当清,知中国有圣人。

【注释】

河浑浑:黄河水浊。浑,混浊。

出昆仑:从昆仑山流出。

北通异域西入秦:向北流入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吞淮吐洛东驰海:向东流入淮河、洛河,再向东南流到渤海。

望中滚滚走黄尘:黄河两岸,滚滚黄尘弥漫。

上通霄汉隐星辰:黄河之源,高耸于霄汉之间。

来牛去马何缤纷:黄河奔腾的气势,如牛马般纷至沓来。

摇天纲,荡地垠:搅动天地间一切事物。

怀襄浩浩无涯津:胸怀壮志,浩浩无边。

我欲障之恐不禁:我想阻止它,恐怕不能禁止。

倒挽狂澜归大钧:想将黄河的波涛扭转过来,使它回归到自然之中。

中原润泽无忧贫:使中原大地得到滋润,百姓无忧患。

会当清:应当清澈。

知中国有圣人:知道中国的圣贤之人。

【赏析】

《河颂》是一首咏赞黄河的诗篇,歌颂了黄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奔放雄浑的气势。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描写黄河的壮观。诗人用“吞淮吐洛”等词语,描绘出黄河的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首句写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然后向北流入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又向东流入淮河、洛河,再向东南流到渤海。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黄河的全貌,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黄河的奔腾之势。他以“吞”、“吐”、“东驰”、“望中”等词语,形象地描绘出黄河的波涛滔天,气势磅礴。同时,诗人还用“摇天纲,荡地垠”等词语,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撼动了天地万物。

最后两句,诗人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他用“我欲障之”等词语,表现出想要阻止黄河波涛汹涌,将其回归自然的愿望。然而,诗人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只能感慨地说:“倒挽狂澜归大钧”。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的生动描写,展示了黄河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黄河的喜爱之情。同时,诗歌也蕴含着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