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棘依垣小筑居,短檐横启纸窗虚。
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
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
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

注释:

  1. 余每至陈氏辄终日奄留厅事高明颇妨偃息以可为治小室于西偏问名于余为题曰假息庵其成也以诗落之:我每次到陈家都要整天留在大厅里,因为那里很高,妨碍了我休息。因此我想在西边盖个小屋子,叫它假息庵。
  2. 剪棘依垣小筑居,短檐横启纸窗虚:在墙边剪下荆棘,靠着围墙,建造一座小屋居住,屋檐短而窗户大,空无一物。
  3. 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推开大门已经很习惯,不是因为竹子;坐在案前,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何况还有书籍呢。
  4. 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徐孺子常常把木做的床悬挂起来,陶渊明为什么还要爱护自己的房子呢。
  5. 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从今以后,我们不再分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了,这幽静的半边花园,已经属于我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归故乡陈氏后所创作的一首记游之作。诗人描绘了自己隐居后的生活情况和情趣,以及与陈氏的交往和友谊。
    首句“余每至陈氏辄终日奄留”交代了作者隐居的原因。陈氏家族世代读书,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家中藏书丰富,环境优美宜人。作者一到陈氏家,便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不愿离开。
    第二句“剪棘依垣小筑居,短檐横启纸窗虚”,描述了陈家的庭院布局以及作者在此居住的情况。陈家的庭院宽敞明亮,四周环山,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其间。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绿意盎然。作者在院中修建了一个小木屋,屋檐低矮而长,窗户宽大而透明,整个屋子显得十分幽静。
    第三句“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推开大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不是因为竹子;坐在案前,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何况还有书籍呢。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陈氏家的熟悉程度以及对陈家的依恋之情。
    第四句“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徐稚经常把木做的床悬挂起来,陶渊明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房子呢。这是对陶渊明的赞扬。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辞官归隐田园生活,追求自然、清静的生活,他的田园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最后一句“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今以后,我们不再分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了,这幽静的半边花园,已经属于我了。这是对陈氏家的感激之情。陈氏家族给予了作者许多帮助和支持,他们的热情好客让作者感到十分温馨和舒适。
    整首诗通过描绘陈家的生活场景和自己在其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陈家的感激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也展示了自己追求自然、清静生活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